看见民警站到面前时,面相还带着稚嫩的张某并没有感到紧张,伸出双手让民警给他戴上手铐。几个月来,张某利用其它公司名义,采取赊销、滚动结账等手段,骗取5家单位钢材2.8万余吨,涉案金额达1.17亿元。
大学毕业做生意陷困境 骗取钢材买房买车
27岁的张某是山西人,几年前毕业于西安一所民办高校,毕业后在西安一家建材市场打工,但每月微薄的工资,张某并不满足。在建材市场慢慢混熟后,张某发现一个挣钱快的生意——销售钢材。虽然利润不是很高,但销量很大,只要卖出去,钱就回来了,不压资金。但他没公司,也没本钱,就贷款倒卖建材,做了一段后,先后欠下二三十万贷款。到处借钱想东山再起,但未能如愿。
在倒卖钢材时,张某发现了一个“秘密”——钢材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行规,只要你是正规的公司,购买钢材,都可赊销,而且不用支付任何定金。张某想:如果用别的公司名义大量赊销钢材,然后拉到其他地方低价卖出,多找几家拆东墙补西墙,自己不是就有钱了吗?
随后,张某利用自己熟悉的公司,冒用这些公司的名义,与一些钢材商家的业务员签订购买钢材合同,然后再将这些钢材每吨低于市场价400—600元的价格销售到第三家。就这样,从去年5月到今年3月,他先后冒用多家公司名义从5家销售钢材的公司购买钢材2.8万余吨。
在“生意”资金周转顺利的情况下,张某手里的钱多了起来,他购买了130多平米的房子,购买了价值约30万的汽车,还找了女朋友。
涉嫌诈骗被批捕曾找律师咨询“会不会被抓”
今年3月15日,被骗的一家钢材公司负责人李某向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称,张某在西安部分钢材市场大肆进行诈骗活动,涉案金额估计超过亿元。接报后,经侦支队立即安排三大队展开侦查。警方经过调查取证,很快提取和固定张某涉嫌合同诈骗的犯罪证据。
3月17日上午,民警在西安某物流钢材市场将张某抓获。经查,自2011年5月以来,张某在没有资金和实体情况下,利用其他公司名义,采取赊销、滚动结账等手段,从西安某钢材公司等5家单位,骗取各类钢材2.8万余吨,涉案金额达1.17亿元,所得赃款除部分用于偿还货款外,其余用于购房、买车、吃喝及偿还个人债务,全部挥霍殆尽,实际损失达1200余万元。
民警介绍,张某有车有房,有了女朋友,生活好了,但他不快乐,觉得自己的行为总有一天要暴露,因为他高价买进,低价卖出,一旦没按时付款,钢材公司就会找他要钱。半年多来,张某也一直为这事犯愁,觉得可能会被抓,甚至坐牢。他专门找律师咨询。“律师告诉他这种方式就是合同诈骗,肯定会被抓,将来还会被判刑,希望他能够认识到,最好设法还钱,或者自首。”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尹江波称,但张某并没有自首,而是侥幸的认为“能挺过去”。
目前,张某因涉嫌诈骗被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而女友对张某的诈骗并不知情。
警方提醒:商家赊销要审验对方资质
在外人看来,张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何有人被骗,被骗的公司还信任他?
“一开始,许多公司并不知道张某这个骗局,觉得张某也很讲信用,到付款时间,直接将购买钢材的款项打到对方公司。”昨日,尹江波称,“而且许多公司已经怀疑他了,但都抱有幻想,认为他可能能够筹到钱。”
警方称,这跟这个市场可以赊销这种不成为行规有关,这本身就有风险,而且在签订销售合同时,业务员及公司主管没有审核对方公司资质等,还有的公司一般是月末或者季末才盘点,结果等发现被骗时,已经过去几个月了,而且警方也不排除此类案件与公司业务员内鬼有关。
警方提醒广大商家,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找那些信誉好的大公司,不要相信某个个人,也可以公司出面核查业务员所签订的合同,和对方公司打个电话过问一下,可能问题就解决了,不至于受骗。
本报记者刘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