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15年献血260次 19万毫升血可救300多人
时间:2012-04-24
作者:
来源: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曾莉 实习生 王成龙 通讯员 聂东航

  19万毫升血液意味着什么?足以挽救三百多条生命。这,就是武汉市民郭珍玲一家三口的献血总量。15年来,他们共献血260次,丈夫献血102次,妻子献血100次,儿子献血58次。

  19日,59岁的郭珍玲第100次献血,成为我省首位献血过百次的女性。

  丈夫瞒着妻子献血

  丈夫刘源是这个家庭参与献血的第一人。

  刘源是武汉市信访局公务员,军人世家。30多年前,刘源在部队时就多次献血。当时的人对献血没有认识,很多人一谈到献血就满脸恐惧,郭珍玲也不例外。一次,刘源献血后,领导来到家里慰问,郭珍玲得知后大发脾气,“你这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任”!

  1998年转业后,刘源从报纸上得知解放公园首次设立流动献血车,当天就赶去献血。他告诉妻子,自己曾是一名军人,如今又是国家公务员,更应自觉参与献血。

  经过丈夫的劝导,郭珍玲对丈夫献血的行为有所改观。

  儿子献血让母亲感动

  让郭珍玲下决心加入无偿献血行列的,是儿子刘明明的一封信。1999年2月,刚刚入伍的刘明明给父母寄来入伍后的第一封家书,信里夹着献血证和医院的慰问信,他自豪地写道,“妈妈,部队号召献血,有人很害怕,我觉得很可笑,第一个就报了名,爸爸早就开始献血了,没什么好怕的。”

  看到信后,郭珍玲感到自豪又心疼。她心想:我也要献上自己的爱心。

  几天后,丈夫去献血,郭珍玲特意跟去看。看到针头、针管、血袋,她又惊又怕。回家后,郭珍玲仔细观察了丈夫2天,发现他一切正常,便终于打消了疑虑,决定献血。

  同年6月1日,郭珍玲鼓足勇气,第一次献血。“选择儿童节,是因为献血是受儿子的感动,我想在这天为孩子们献出一份母爱。”

  一家三口献血15年

  从此,这家人成了“铁杆”献血志愿者。为打破人们“春节不能献血”的禁忌,2002年大年初一,郭珍玲一家人登上献血车,成为新年献血的第一拨人。

  2004年6月,刘源从血液中心获悉,捐献成分血同样可以救人,并且只需间隔一个月,每年最多可捐12次,可救更多的人。捐献成分血是将血液中的血小板析出,再将血液回输到本人体内。不少人担心因此感染疾病,招募捐献成分血的志愿者很难。这家人当即表态说:“我们来带头吧。”从那时起,郭珍玲一家每月都会花上半天时间,到血液中心捐成分血。

  2008年,郭珍玲满55岁,按献血法规定不能再献血。汶川大地震时,大量伤者急需用血。郭珍玲主动向武汉市血液中心申请献血,经过严格体检和特批,她终于如愿。

  郭珍玲能获得特批,是因为她的身体素质和血液化验指标合格。郭珍玲是武汉市冬泳队的队员,肤色透出健康的红色。2004年,郭珍玲将冬泳队友带到血液中心献血,几年来,共有30多名冬泳队员参加了献血。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