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连坡在“妈妈”的指导下帮助社区搞卫生。
因为担心蔡连坡自己动煤炉会煤气中毒,李平为其屋里的煤炉加装了能锁起来的铁皮箱。
李平在给“儿子”蔡连坡洗衣服。
在京西门头沟的大山深处,有一对特殊的“母子”。“母亲”李平已年过七旬,56岁的“儿子”蔡连坡智力有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两人并无血缘关系,但李平却像亲妈一样给予了蔡连坡20多年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份深深的母爱,打动着山里知道他们的每一户人家。
1989年,在唯一的亲人大伯去世后,患有先天智障且有轻度精神病的蔡连坡被遗留在木城涧矿区。时年23岁的他,智力仅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木城涧矿区领导找到时任木城涧社区居委会主任的李平,希望她能够帮助蔡连坡。李平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将蔡连坡当作亲生儿子来照顾,这一照顾就是8000多个日日夜夜。
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李平感慨万千,那时丈夫月挣工资200多元,自己一个月才挣30元,家里本有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突然之间又多了一个“孩子”,生活难上加难。
然而生活再艰辛,也没能动摇李平对小蔡的爱。
一开始,李平和蔡连坡两家分别住在一条山谷两旁山坡上。李平要一天3次爬几里山路给蔡连坡送饭,冬天还要来回换两次煤。后来,蔡连坡的房子被列入危房,李平又多次与矿领导协商,最终将他接到自家隔壁的平房来居住。每天一到吃饭时间,李平就会准备好饭菜,拉着蔡连坡过来吃饭。蔡连坡喜欢吃苹果,细心的李平每天晚上都将苹果削好、分块,端到他的床前。
1992年冬天,远在山东老家的亲属给李平的大儿子寄来一件棉袄。当时,李平的大儿子正在城里读大学。拿到邮包后,李平决定把这件新棉袄给蔡连坡。儿子周末回家看到新棉袄穿在蔡连坡身上,有点不理解,委屈得直哭。李平忍着酸楚劝导儿子,“你蔡哥不知道冷,衣服先给他穿,妈以后补给你”。李平的爱心打动了儿子,也感动了全家人。如今,全家都当蔡连坡是家里的老大,孩子们回家时,吃的、用的、穿的,都会给“大哥”多带一份。
去年元旦,李平和老伴商量,趁着老两口还走得动,得带蔡连坡出去走走。一家人从大山沟来到了天安门,游了故宫,逛了天坛。新年之旅让蔡连坡兴奋不已、印象深刻,逢人就高兴地说:“我去过天安门了!”
“小蔡也是我的儿子,他管我叫妈妈。”李平动情地说,“只要我身体允许,到80岁、90岁,我还会继续照顾他。”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邓杭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王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