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为汉剧收藏与妻离婚 背20万外债自称戏疯子
时间:2012-04-14
作者:
来源:

  痴迷收藏的刘立

  “我的上万件汉剧藏品,上个月已经全部转移存放到湖北省博馆地库了,我的汉剧收藏个人展览估计快举办了。”昨日(4日),家住武昌武泰闸的武汉“戏痴”刘立颇为激动地告诉记者。

  刘立,今年49岁,是武昌一汉剧戏班的资深票友、汉剧收藏家。30多年来,节衣缩食,卖车卖房,痴迷汉剧收藏,如今收集有汉剧剧本、手稿、曲谱、唱片、舞台道具等上万件。

  昔日公司经理 卖房卖车搞收藏

  “我和汉剧的缘分,是小时候跟着在戏班的爷爷结下的。”刘立从小听汉剧长大,因爷爷曾在汉剧戏班工作,常带他去汉口民众乐园听戏。

  凤冠、蟒袍、汉绣……他从小就对汉剧舞台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爷爷在临终前托付刘立,要照看好家中收藏的汉剧剧本、手稿、文献等物品,刘立由此走上了收藏汉剧物品之路。

  一本本珍贵的民国手抄版汉剧剧本、汉剧名丑李罗克的丑角鞋、汉剧大师陈伯华的黑胶唱片、千针万线刺绣而成的戏蟒、用糯米吹出来的凤冠配饰………记者看到,在武泰闸丰收小区的老屋里,大大小小上十个柜子,堆满了他收集了三十多年的宝贝。“你看这蟒,绣得多漂亮,这银线还是亮的,我有上十件。”刘立拿出一家银色的戏服,骄傲地说。

  “就这一件蟒,给我一辆宝马车都不换。”他说,二十多年前,他还是武汉一家物资公司的经理,家庭还算殷实,自己有两台车跑运输,有了钱就买了两个沿街的门面出租。

  后来搞收藏,需要大量的资金,他陆陆续续把门面和运输车全卖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都变成了藏品。

  15年前,他还辞掉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汉剧收藏事业中。对此,家里人认为他疯了,净买些没用的老东西,“又不能当饭吃”。“因为搞收藏,妻子也跟我离婚了。”时隔多年,刘立回忆起往事,对妻子仍然充满愧疚。

  几月不知肉味 花15万元买本书

  “我现在节衣缩食,过着苦日子搞收藏,每月的生活费就花一两百元,几个月都不去菜场买肉了。”刘立扯着自己的衣服说,“这都是别人送的二手衣服,已经穿了好几年了。”

  不过,他虽然对自己的生活吝啬,但只要说起有宝贝可淘,他出手就相当大方。18年前,他在汉口粤汉码头江边的老收藏市场,看到一本民国手抄本的剧本,非常珍贵,在地摊上翻看,爱不释手。对手听说他是个戏迷,便开价5万元。他便跟对方说,你把剧本先藏起来,别让别人买走了,明天就带现金来买。

  第二天,他真的取了5万元来了。谁知,对方看他这么大方阔绰,竟然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改口要价15万元。“我虽然很生气,但也没办法,我不想让这本书被我错过。”后来七拼八凑,筹齐了15万元买下了这本老剧本。“买一本书花了15万?当时可以在南湖花园买套小三房了?你难道不后悔?”记者不解地问。“不后悔,这些都是无价之宝,一旦损坏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的。”刘立指着柜子里一大柜的老剧本,自豪地说,“现在武汉汉剧院在演唱一些老曲目时,手头没有剧本,都来我这里借的。”

  痴迷汉剧收藏 背负20万元外债

  刘立说自己是个“戏疯子”。有时候到汉口崇仁路、香港路等古玩城逛地摊,看中了藏品,就会掏光身上的钱,连一元钱的车费都没留下,更不说吃饭了,然后只能从汉口步行回来。“从汉口香港路,走回武昌武泰闸的家,要花两三个小时。”

  30多年间,他北上吉林,南下广东,西至甘肃,东到上海,跑遍了大江南北,满中国去收集与汉剧相关的物件。如果刘立循规蹈矩地过日子,有车有房,生活还算富足。可如今,他倾其所有痴迷收藏,还背负了一二十万元的外债,过着清贫的生活。

  不过,让老刘欣慰的是,省博物馆已经同意他举办汉剧收藏个人展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剧、喜爱汉剧。他也期待着,他花费三十年精力、耗费一两百万元收藏的这些宝贝,也能有个安稳的“家”。(楚天金报 记者朱安璋)

【责任编辑:newsma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