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
1.母亲尝试着放手,相信儿子有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2.母亲试着改变观念。爱孩子,一定要从了解孩子做起,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学会尊重孩子。
3.儿子也应该认识到,敞开心扉,与母亲沟通的重要性,理解母亲的善意初衷。
4.双方减少争执,学会彼此理解,每次争执前,尽量说服自己冷静下来。
5.在双方的矛盾中,家庭其他成员的态度往往决定事态的发展。
6.当矛盾不可调和时,请第三方介入,有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再度陷入极端。
本版文/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王珊 实习生 刘冰鑫
本版图/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3年10次来渝
河北母亲劝子进国企 追踪
为劝说儿子回老家国企就业,57岁的河北母亲3年10次来重庆寻子,27岁的儿子也因此身陷痛苦。昨日,本报16版报道了《母亲哭着闹着劝儿进国企,最后都白搭》后,不仅在网络上引发了年轻人是否应该选择体制内就业的热烈讨论,更引起了包括央视1套、央视12套、湖南卫视等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昨日,央视1套、央视12套和湖南卫视、辽宁卫视、南方卫视等众多电视媒体纷纷致电本报966966热线,希望和本报联手,共同关注此事。
此外,本报关于《母亲哭着闹着劝儿进国企,最后都白搭》的报道,更得到了大型互联网站的争先转载。记者注意到,截至昨日下午5点,搜狐有20296名网友参与此事的讨论,百度在社会新闻排行榜和社会民生版面转载了此则新闻。
昨日清晨,两路口开拓旅馆,急促的脚步声不时从楼道间传入608号房,刘喜梅如常早起,她复印了50多张“寻人启事”,打算到重庆最热闹的地方去张贴,但刘喜梅迟疑了许久,因为她得反复考虑清楚一个问题,“这样做,会不会逼得他(儿子)不敢来见我了?”
最终,刘喜梅放弃了。
儿子答应见面
母亲情绪失控
整个上午,刘喜梅都待在608号房里,手里紧拽着手机,希望盼到儿子的消息。
中午12点,记者在与冉杰希反复沟通后,他终于答应前来旅馆与母亲见面。但前提是,希望母亲能够克制情绪,不打、不闹,彼此冷静的沟通。“他答应了?谢天谢地他终于答应了……”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喜梅喜极而泣,但听说儿子见面的前提,她情绪再度失控,“他听我话进国企工作,我会闹?”
但平静之后,刘喜梅不再发火。中午,旅馆里的住客们纷纷外出吃饭,刘喜梅拒绝出门,“我怕我这一走,儿子来了怎么办?”与儿子的相见,刘喜梅显得很紧张,整个中午,她没有吃饭,就怕错过与儿子的见面,尽管约定见面的时间是在下午两点。
听见母亲大哭
儿子不敢靠近
下午1点40分,刘喜梅情绪再度失控,她一把关上房门,把自己裹进被子里嚎啕大哭,重复着一句话,“我拼了老命10次来重庆要带他回去,我图啥?”
此时,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林浩、重庆仙童教育服务公司的心理专家李洁赶到开拓旅馆。面对处于失控状态的刘喜梅,两位专家表示,必须先稳定她的情绪,否则母子俩的这次见面,势必又会不欢而散。
10多分钟过去了,按照约定的时间,冉杰希赶到了两路口。他说,与母亲见面,如今已需要足够的勇气,“我早就到了,但不敢上来。真的,无休无止地闹了三年,我真怕我妈了。”在公交车站逗留了一会儿后,冉杰希还是决定要面对母亲。
旅馆里,得知608号房河北母亲的儿子要来了,几个服务员一直注视着电梯口,“您好,我就是刘喜梅的儿子……”戴着无框眼镜,毛衣搭配牛仔裤,当这个身高1.80米的帅气小伙出现在门口时,很多住客向他投去了目光,冉杰希本能地回避着这些眼光,希望尽快离开。
但朝608号房没走出几步,冉杰希突然停了下来。楼道间,传出刘喜梅的痛哭声,这令他不敢靠近,“我等一会儿再去。”
没有一点惊讶的任何表情,冉杰希转身离开,“以前也是这样,这个时候我只要进去,接下来就是打、就是骂……无休止的争吵。”
稳定母亲情绪
专家为儿支招
见到这样的情景,两名专家决定分头与母子二人交谈,希望双方都能在稳定的情绪中见面。
608号房内,情绪难以平复的母亲,接受着心理专家李洁的疏导;10多米外,儿子冉杰希与林浩有了一次长达40分钟的交谈。
“你抽烟吗?”刘喜梅的哭声不断传出,林浩拿出烟,打算替冉杰希缓解情绪。“不用,谢谢,我不抽。”冉杰希摆手,显得很冷静。
“小伙子,恨你的母亲吗?”
“不恨,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这三年我受够了……不能说没有埋怨。”
林浩努力主导谈话导向,不时打断冉杰希说话。但是,冉杰希不失礼貌,同时又显得很有主见,“你说得很对,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
随后,在记者面前讲述往事,他又显得有条有理,礼貌得体。三年的“母子之战”冉杰希讲述得出奇平静,包括因为母亲的原因,他与家人反目,被迫辞职、搬家,这令林浩感叹,“小伙子,你是85年的,但内心很强大,这些经历不是每个同龄人都能接受。”
“我习惯了,习惯了就好了。” 双眼无神地盯着地面,冉杰希无奈地苦笑。
“你既然这么勇敢,为什么就没勇气去面对这个事?去说服母亲,接纳你的选择?”面对林浩的再三追问,冉杰希沉默了,“沟通过很多次,但都没用,到最后总是吵、总是闹……久了我也不想沟通了。”
选择逃避,这是冉杰希现在面对母亲的唯一方式。
“你想过没有?换一种方式,或许你能与母亲沟通。”对于接下来的见面,林浩向冉杰希提出建议,“无论是否赞同母亲的观点,先稳定母亲的情绪,道歉、认错。”
儿子递上纸巾
打破僵持局面
冉杰希接受了林浩的建议,沉默着在外等候,他希望母亲情绪平复后能与自己见面。
下午3点20分,608号房间里不再传出哭闹声,刘喜梅平静地坐在床边,双眼迷茫地盯着地板,20多米长的走廊静了下来。“走吧!”冉杰希起身,深吸一口气后决定走进608号房。房门敞开着,听见脚步声,刘喜梅知道儿子来了,她直了直腰,但没有抬头,坐到母亲身旁时,冉杰希也轻轻地起身想往后退。
7平方米的格子间里,谁都没有主动说话,也不看对方一眼。母子俩的这次见面,尽管不像过去那样的争吵、埋怨,却都选择了沉默。
“妈,我错了,别生气了成吗……”一分钟后,冉杰希鼓起勇气打破了沉默,这句话却让刘喜梅再度抽泣起来。在过去的两年里,因为无休止的争吵,冉杰希没再主动叫过一声“妈妈”,这令刘喜梅一直难以接受。
双手紧紧地拽住被单,刘喜梅也努力控制着情绪,转身看着儿子时,已满脸是泪。“你为啥要这样?你为啥要这样?”刘喜梅抬起双手,很快又无力地放下。
“小伙子,给你妈妈倒杯水去。”见母亲再度有了情绪,林浩连忙给冉杰希递眼色。几秒钟后,端着一杯水,冉杰希递到了刘喜梅面前,“妈,你喝水,喝口水了再说。”这一次,不再有人提醒,冉杰希顺手扯过纸巾,一起送到刘喜梅手上。
母子俩的僵持,就此打破。
避开争执话题
母子谨慎相处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进国企”三个字,母子俩小心翼翼地避讳着,谁都不再提及。在心理专家李洁的引导下,关于冉杰希儿时的记忆被不断提起,冉杰希和母亲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紧张的氛围在一点点被打破。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是怎么拥抱的你吗?”见冉杰希点头,李洁试着走近母亲刘喜梅,“给儿子一个拥抱吧,抱抱他,看看还是原来那个儿子吗?”刘喜梅没说话,沉默着抬起右手,又本能地缩了回去。但很快,她再度尝试着慢慢将手搭在儿子肩上,抱住儿子的一瞬间,母子俩失声痛哭。
回忆起儿子大学毕业前,没有因为就业一事引发争执的日子,刘喜梅说,一家人和睦相处,那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这三年,因为这事,全家人日子都不好过。”
“刘阿姨,换个角度想想,你儿子多独立,这是好福气啊,还吵什么呢?”见心理专家夸儿子,刘喜梅抹了把眼泪也笑了。看着儿子,刘喜梅说:“从小我就最疼他(冉杰希),三个孩子里他最贴心,只是现在……”话到嘴边,她连忙忍了回去,不愉快的事,母子俩小心翼翼地避讳着。
整个下午的交谈,刘喜梅一直拉住儿子的手,舍不得放开。
晨报牵线,儿子答应见母亲
昨日中午,冉杰希(化名)如约出现在渝中区两路口。一见面,他就微笑着对重庆晨报记者说:“对不起,麻烦你们了,对不起。”
这名27岁的青年,身高1.80米,戴着眼镜,说话不紧不慢,显得平静而温和。看上去,家庭矛盾,没有带给他明显的情绪影响。重庆晨报邀请的职业指导师,后来也当面表扬冉杰希,称他有超过年龄的成熟。
在两路口开拓旅馆608房间,母子重逢。这次见面,母子俩都在努力,打开彼此心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生活在继续,要解开母子俩心结,亦非一时之功。
昨天,两路口一旅馆母子重逢,他们小心地交谈,尽力避开争执话题
新闻链接>
央视等多家媒体
关注寻子动态
昨日下午,两路口一家旅馆,经心理咨询师开导,母子俩相抱痛哭。
昨日,冉杰希走到母亲身边,递上水和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