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可视化驱散“悟性”迷雾
谈到教学兵,许多教员说:有“悟性”者一点就通,没“悟性”者百教不会。
究竟啥叫“悟性”?四级军士长李进彪解释,装备教学中,有些关键细节、重难点问题,教员无法做示范,学兵们只能根据教员讲解的内容去悟,那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之前,李进彪带过一个大学生士兵李晓峰,各项理论成绩名列前茅,可就是实操打不上靶。在模拟器上操作动作也正确,可始终找不到脱靶的原因。
最后,李进彪想了个办法:将摄像头安装进李晓峰的驾驶室,发现了原因之所在——他在瞄准修正时,理解方式与动作要领恰好相反,导致越修越偏。找到问题,叮嘱两句,小李再打,满分。
这事引起基地领导思考:“装备操作有标准流程,只要能看到学兵练习的每个细节,就能破解‘悟性’的密码。”于是,基地通过信息网络与摄像设备,将学兵在装备中、课堂上、车间里的每一个训练画面,都传输到教员的信息终端上存储起来,教员们可以通过回放观察了解其中细节,让问题不留死角。
训练可视化驱散了“悟性”迷雾。记者在某新型火炮装卸课上看到,通过信息网络,操作学员可以通过一块屏幕上两个画面,分别看到自己的动作与教员的演示动作,边对比边学习;下面的教员与其他学员进行观摩,错误问题通过截图保存下来进行讲评,还可以会同其他教员利用录像共同“会诊”,解决操作中的每一个问题。
如今,有些新装备从操作原理到操作步骤,只要一堂课就能全讲清楚。李进彪说:“现在只要自己肯下功夫,‘悟性’已不是问题。”
动态监控破解整车合练难题
去年夏天,回部队不到3个月,学兵匡振雄打来电话:他击败了2名比他早入伍一年的战友,成为了演习场上的先锋车驾驶员。据调查,这一批学兵回到部队的适应期明显缩短,担重任、打头阵的不在少数。
成功的秘诀在哪里?该基地装备科科长尹一龙说:“关键在于利用信息系统的动态监控功能,破解了学兵整车合练的难题。”
记者在训练场的信息终端屏幕看到,战车上每个学兵的举动尽收眼底,战车的油温、油压等重要参数随着战车行进不断变化……进行整车合练的学兵若出现紧张,教员就会通过音频系统紧急叫停,进而避免了误操作。
“没有这套信息系统,学兵整车合练非常危险。”尹一龙说,新型战车威力大、速度快、造价昂贵,新学兵在射击、机动过程中稍有不慎,轻则损坏装备,重则炮弹打偏,造成安全事故。如今,通过信息系统,不但能实时观察指导,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切断电路、油路,确保万无一失。
“各战位人员必须通力配合,才能发挥装备作战效能,否则单个岗位练得再好也没用。”尹一龙举了一个例子:坦克火炮瞄准射击时,驾驶员控制速度不稳定或选择路面不平,炮长就算水平再高,一样打不准。这些协同意识、操作细节,如果在学兵阶段没有系统培训,到了部队就会留下技术隐患。
“信息化建设,要瞄准战斗力生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基地领导介绍,他们广泛调研,针对训练急需难题与技术人员共同攻关,不断完善信息平台系统,使之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
网络教学消除“换装”困扰
学兵王江超经过某型战车的炮长培训考核,成绩优异。然而,准备归队之前,部队已换装。连长打电话来着急询问:“你能不能玩转新装备啊?”
面对“突发情况”,王江超并不担心——新装备与老装备的火炮,虽然操作模式、参数、工况不同,但在训练基地都已进行过系统学习,回去只要温习一下自己的学习笔记,很快便能适应。这一细节,折射出该基地运用信息平台改进教学方式取得的新成效。
“哪怕是一样的火炮,装在不同的战车上,操作细节与要领差别很大。”教务参谋李光发介绍,近年来许多部队都在“换装”,一些单位出现过“学兵学成刚归队,部队装备已更新”的情况,学兵回去没有用武之地,还得重新培训。
“专业培训要适应部队发展的节奏,不能让学兵刚毕业就下岗。”该基地领导说,有了信息教学平台,他们利用信息网络能实现网上共享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
某型火控系统教学课堂上,3名教员成立的课题组,分别对6型装备火炮系统的不同特点进行讲述,视频通过网络传到10多个教室当中。该型火控系统的操作要点,不同装备上的工况转换方法,都能得到有机衔接,系统融合。许多学员说:“学了这门课,我们把该型火炮系统的性能基本都吃透了。”
信息平台下一步建设,将满足不同专业的融合式教学,各类教学信息资源的整合完善。该基地领导说:“信息平台是提升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我们能开发运用的空间还非常广阔。”
(中新网 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