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量产服役10架具初步战斗力 外媒预言或落空
分享
    近日,知名军事论坛发布的图片显示,第10架量产型歼-15(109号)舰载战斗机已经入役,与此同时4架量产型的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停放的照片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环球时报》记者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第二批舰载战斗机8名飞行员已经在航母上成功着舰,多位军事观察员综合分析认为:歼-15舰载机已初步形成战斗力。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在其2014年8月号刊文称,2013年歼-15并未进入量产,并评估认为到2015年年底甚至2016年,“辽宁”号航母无法实施全飞行团的试飞训练工作。而近期曝光的相关资料足以显示,截至2015年年初,首批十架量产型歼-15舰载机(100-109号)已经全部入役。特约军事评论员李小健认为,早在2012年9月中国“辽宁舰”刚刚入役的时候,外媒就妄称中国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的起降,而短短两个月后歼-15就完成了在辽宁舰上的起降,这说明中国在舰载机相关技术上的发展是超出外界预期的。李小健分析称,对于第一次生产舰载战斗机的中国来说,歼-15的迅速生产和服役表明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重型战斗机尤其是重型舰载战斗机的制造技术,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下一批次的歼-15生产和服役速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快。但尽管如此, 航母及舰载机对于从来不曾拥有航母的中国海军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除了舰载机的试飞训练及舰载飞行员的培养以外,航母及其编队的建制编成、作战方式、训练方式、补给方式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的训练反而更为重要。

  目前,歼-15舰载战斗机除了早期试飞型号和现役的量产型号以外,还相继发展了伙伴加油型和双座型,其中双座型号歼-15S在座舱设计上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在去年底,国内某船舶类研究所的一架歼-15舰载战斗机模型还显示,歼-15舰载战斗机在进行弹射起飞的相关研究,有可能在未来发展出弹射型,与此同时国内相关科研资料表明歼-15的电子战型号可能也已经在规划之中。资深军事观察员刘子军对此分析称,采用了有源相控阵技术的歼-15性能已经达到三代半的水平,对于舰载机这样一个“陌生领域”,其生产和服役速度如此之快,表明我们的“辽宁舰”已经由以前的纯训练航母发展为训练和战斗兼备的航母,同时为中国下一艘航母装备舰载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子军推测,未来一旦中国拥有双航母编队,凭借其搭载的系列化、多型号的歼-15舰载机,在亚洲地区将拥有非常强的作战能力。

  歼—15“飞鲨”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固定翼战斗机,可执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2013年11月25日,我国 “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2013年9月15日,官方媒体报道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实现了复杂气象条件下不同起飞重量、多武器构型的舰上起降试验,并且完成最大重量起降试验。

(人民网 琦琦)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战略合作
    © 2012 中国随州电视台旗下网络媒体 楚北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
    互联网视听节目AVSP:鄂备2014020 工信部备案:鄂ICP备07503269号 法律顾问:湖北美佳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