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基层小发明拆装坦克部件创纪录 被判无效
时间:2014-08-27
作者:木木
来源:中新网
8月17日,广州军区某装甲旅四级军士长鲁杨欣闻喜讯,他革新的快速拆装坦克负重轮装置有了“户口”,成为标准战备器材在全旅推广。
去年12月,该旅组织负重轮拆装课目比武,鲁杨利用自制器材一举刷新此项课目纪录。然而,考核组却判成绩无效。谈及原因,考评组成员、作训科科长李宏斌理由很充分,用枕木拆装负重轮是完成该课目的“标准动作”,而鲁杨用的快速拆装坦克负重轮装置,是他自己平时“捣鼓”出来的,并非部队战备训练用的随装制式器材,上了战场用不上。
按理说,什么有利于提高战斗力就用什么,但战场哪来的自制器材?李科长的质疑,道出了群众性小革新的尴尬处境:随装配件一个萝卜一个坑,而自制革新器材并不在战备方案之列,携带和使用也不符合装备管理规定,即使再好用打仗也用不上。
这场比武引出的话题,引起该旅党委“一班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官兵的小革新小发明还有不少。从快速判断电传装置点位故障的试验线,到能使电刷取出速度提高三分之一的辅助器;从快速校正火炮精度的十字细线,到确保搭建帐篷牢固的扎带……这些自制器材上手简单、方便实用,深受官兵的喜爱。
然而,受限于没有正式“名分”,它们只能局限在营区使用,应用范围很小。为此,该旅将这些群众性小革新拿到演训场上进行检验,最终筛选出26种有实战价值的成果进行推广使用。随后,机关把这些自制器材制作成标准配件,纳入战备标准化配载方案,定人、定位管理。前不久,该旅在上级组织的实战化考评中,这批有了“户口”的自制器材在演习中大放异彩,受到考评组的好评。(武玉振、特约记者骆宏望)
为“草根创新”开辟坦途
■张科进
读完这则新闻,编者想起了当年的“飞雷炮”。淮海战役中,我军官兵正是用这种自制的“土炮弹”,屡克黄维兵团的坚固工事。被俘的国民党官兵哀叹道:“这个土东西比我们的大炮还厉害。”如今,“飞雷炮”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基层官兵在实现人与装备的结合过程中,这样的创新实践却永远不会停止。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草根创新”成果,为小革新小发明直通战场提供“绿色通道”,使之成为战斗力建设的有益补充。
【责任编辑:木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