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者说】旅长张永明:演习虽然“呛了水”,但真正让部队受到了触动、得到了锻炼,找准了“短板”。
首先,战场不论“资历”。作为一支经过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和边境防御作战检验的装甲部队,过去总以为有“发言权”。殊不知,在信息主导下,传统作战力量与新型作战力量有机融合,陆军制胜机理已“别有洞天”;其次,战场不讲“可能”。从远程投送、战场机动到实兵对抗,从兵力运用、火力调配到后装保障,每个环节都要经过精确计算、精准指挥、精密协同,任何的可能、大概都将导致部队混乱;最后,战场不信“同情”。在7支参演部队中,我部编制实力最少、武器装备最老、投送距离最远,原以为总部会给点同情分。但是,总部从实战出发,1230公里摩托化行军距离一点不少,攻防对抗蓝军一点不让。
一次思维“冲击波”
“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首战。参战单位:北京军区27集团军某装甲旅。
【镜头回放】5月20日至27日,该旅参加演习,既担负先行试点论证任务,又同步接受能力检验。
【当事者说】旅长侯明君:演兵场硝烟已散,但这场演习,对实战化训练带来的“冲击波”和革命性影响仍镌骨铭心。
打开了作战准备“尘封已久的锁”。真打实抗,多年束缚着战斗力“腿脚”的形式主义,被真、难、严、实的实战准备完全取代。
堵住了实弹检验“假把式的路”。实弹检验不再摆练“图好看”,目标的发现靠真本事侦察,火力的区分靠指挥员临机指挥,彻底解开了羁绊多年的思想“索套”。
磨砺了破难攻坚的“创新之剑”。特别是开发研制的北斗用户机的图形功能和指挥机报文六大功能拓展系统,解决了动中“看得见、传得准、控得住”的老大难问题。
剔除了消极保安全的“紧箍咒”。演习历经酷暑天气考验、高难险地形机动等,部队没有因保安全而牺牲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