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勾结东突内幕:记者鼓动在中国发起暴恐行动(2)
时间:2014-07-06
作者:木木
来源:中新网

  除了进行煽动报道,“自由亚洲电台”维语部的一些记者利用自己的民族身份频繁与境内维族人员通联,积极怂恿维族上访群体制造冲突事件。“自由亚洲电台”某记者曾在电话中煽动在京维族上访民众称:“你们到联合国(驻北京办事处)告状如果得不到重视,那就去美国、英国、法国等驻华使馆,这些使馆有专门的观察员关注你们。只有这样中国(政府)才会感到羞愧,才会关注你们。不要怕被抓住,必须要和他们(中国政府)抗争。我们会派记者到实地采访,并报道你们的事情。”该记者还煽动在京维吾尔族访民进行“茉莉花革命”, 并表示“自由亚洲电台”将予以配合,在境外媒体上进行报道。

  “自由亚洲电台”维语部的某记者还直接鼓动发起“暴恐袭击”。该记者曾叫嚣:“我们有人正在学习一个人对付100人的自杀式爆炸技术,中共政府不可能保护街上的每一个人”,他要求境内亲属“等待机会”。

  西方有多种煽动手段

  除了“自由亚洲电台”,由美国政府出资的“美国之音”自1991年起曾一度增加了多种中国少数民族语广播,这一节目的增加,是适应当年美中关系形势的变化,试图借此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推销“美国政府立场”而增设的,第一个设置的语种是藏语,而维语广播则在1997年开播。2011年,由于经费被不断压缩,“美国之音”维吾尔语广播被裁撤。美国资助的“自由欧洲电台”以前曾有一段时间也有维吾尔语广播。1971年,后来成为“世维会”首任主席的艾尔肯定居慕尼黑时,曾在“自由欧洲电台”担任总裁顾问。

  英国广播公司BBC自1941年开始用中国语言广播,虽然未曾开设维吾尔语广播,但BBC和“美国之音”始终保持了乌兹别克语播音。有知情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英方面认为,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在许多方面相近,通过维持乌兹别克语,就可从事实上继续对中国维吾尔族地区保持影响力。2002年,英国BBC国际部总裁拜福德就“中国政府干扰BBC乌兹别克语短波广播”提出“最强烈抗议”,声称中国政府自2001年9月以来,一直对BBC乌兹别克语短波广播进行“有规律的干扰”并且“证据确凿”,尽管BBC放在台面上的理由是“中国的干扰令乌兹别克语听众无法正常收听自己语言的广播,且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不在中国境内”,但当时和之后许多评论者都认为,BBC真正在意的,是“让新疆人听得到自己的声音”。

  至于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德国之声”电台等较有影响的海外广播电台,尽管有些曾在运营期间提出增设维吾尔语广播的动议,但最终均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一名前“德国之声”中文广播雇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经费紧张和网络冲击,以及欧洲政界人物越来越看重对华关系,在“涉疆问题”上欧洲国家政府内部意见不统一,多数人认为开设这类广播会激怒中国,因此欧洲国家不可能设维语广播。

  不过,“德国之声”没有维语广播,但是其中文网的报道都倾向性明显。如在昆明暴恐事件后,“德国之声”刊载多篇文章:3月4日,“哪来的仇恨?”;4月7日,“彻底的绝望让维族人走上绝路”;4月17日,“世维会:中国维族群体遭压制”等。

  《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西方社交媒体也为煽动维族人情绪提供方便。比如,在YouTube视频网站,“自由亚洲电台”维吾尔语广播、世维会等都有自己频道,专门播出各种煽动视频。苹果公司的iTunes上也可以下载一些“疆独”味浓厚的“自由亚洲电台”应用程序。此外,西方国家还利用脸谱、谷歌和推特等网站为“东突”进行宣传。

【责任编辑:木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