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军事秘密源头的漏洞
广东破获境外间谍机关网络策反窃取军事秘密案,谈不上骇人听闻,却令人深思。在敌对关系尚存的当今世界,有人策反,有人被策反,纯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值得我们警惕的,倒是我们对军事秘密源头漏洞的严密防堵。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睡不好觉,别要怪床歪。
说起军事秘密源头,不禁使我特别关注该案中的秘密内容及其来源。至少有两点是清楚不过的。李某及其同伙获取军事秘密的渠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订阅的军队内部期刊,二是从军事基地拍摄的军事图片。只要稍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军队内部期刊是不可能一点不涉及军队的军事活动、武器装备、战略战术、内部管理等情况的。尽管军队出版单位在编辑过程中严格把关,但不露一点蛛丝马迹大概很难做到,而且做到了,也许就对主要读者对象——部队官兵没有任何参考价值了。所以,军队有关管理部门,才特别强调军队内部期刊必须在显著位置加上“军队内部发行”字样。也许正是这一点,其才成为窃密者的追逐目标。
至于军事基地特别是武器装备试验基地或者重要军港、机场、导弹发射阵地,是非常重要的军事秘密区域。这里不仅有大量不宜公开的行动,更有不能公开的新型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秘密。因此,在其周围不仅有严密的警戒,而且通常人们都会看到其外围树立的“军事重地,闲人免进”的提醒标牌。为此,窃密者才会千方百计地靠近或者混入。
防止军队内部期刊流入坏人之手,防止坏人靠近和进入军事基地,应是我们从军事秘密源头防堵泄密漏洞的焦点和工作重点。尽管这次策反泄密是通过网络的渠道,但不能说策反泄密就是网络普及造成的,因为没有网络普及,照样会通过别的渠道策反泄密。当然,需要我们深刻检讨的是,如何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军队内部期刊和军事基地保密管理方式和模式的改进和加强。
恰恰在上述问题上,我们却漏洞有不少。据笔者所知,军队内部期刊发行管理存在松懈,有段时间甚至在地摊上都能卖。至于军事基地,尽管军用机场、港口码头、军队营地岗哨林立,但是从对进出人员的审查和对靠近距离的限制看,远没有达到令犯罪分子望而却步的程度。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对军队内部期刊的管理问题,不能只管编辑,不管发行,发行要有严格限制,并要采取措施落实到读者用户,使之保密有责,失密必究,不至轻易落入犯罪分子之手。对于军事基地的保密,迫切需要更新时空观念,不能用过去的外围距离来防范现代拍摄器材,更不能对进入军事基地的“熟人”网开一面。有关地方和军队,应对军事基础安全警戒距离范围做出新的调整,有关保卫部门应经常审核外来人员情况,必要时建立严格担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