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翔龙无人机,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国产无人机,中国无人机发动机与美国的巨大差距导致航程、续航力等差距巨大
杨宝奎总师:军民融合打造中国无人机“国家队”
一方面,中国飞航导弹领域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为无人机研发奠定人才基础、技术基础、研发保障条件建设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也对无人机发展提出广泛而迫切的应用需求。
“因此,中国无人机事业既要大力发展,更要科学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无人机总设计师杨宝奎研究员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科学发展的要素之一,就是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国家无人机发展的成功、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走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之路,打造中国无人机事业“国家队”。
无人机比例迅速增长
杨宝奎对当前世界上无人机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称,美国无人机体系完备,在技术上领跑世界;欧洲无人机技术处在领先地位,发展势头强劲;以色列无人机历经多次技术考验,产品的市场声誉和信任度好;俄罗斯无人机技术基础雄厚,但现阶段发展不足,现正着手研发;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国防安全和民用救灾领域对无人机的需求旺盛,正在大力发展。
他介绍说,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有很多优点,主要包括:减少伤亡、让飞行员远离危险;降低成本,无人机没有驾驶员,一般可使机体体积与重量缩小20%-40%,研制费用较低;更加灵活,机动性更强,无人机对起飞、降落环境要求相对较低,有的类型无人机起降不需要机场跑道。
但无人机也不是十全十美,现阶段还存在可控性、可靠性较差等不足。同时,无人机与有人机之间如何共享空域、航线需要研究,面对复杂地形、恶劣天气、电子干扰、地面防空火力等如何预防?也是无人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无人机领域20多年前开始发展,在原来有人机占据主导的市场上,现阶段无人机比例迅速增长,“无人机比例今后还会扩大,再过30年左右,无人机和有人机的比例可能各占50%,达到五五开,最终可能实现无人机占据2/3的比例”。
杨宝奎认为,“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控制能力、导航能力、通讯能力、执行任务能力、信息化能力不断提高,但大型运输机、客机、战斗机都还需要人来操控”,未来不论军民应用市场如何发展,无人机和有人机都不会互相替代,两者将各自发挥优势,相互补充使用、共同发展。
借鉴经验不可盲目跟风
中国无人机起步比较晚,技术上与美欧还存在差距,“这是客观事实”。杨宝奎指出,中国发展无人机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但切忌盲目跟风,而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走军民融合和创新发展之路。
他举例介绍说,美国以“捕食者”、“全球鹰”为代表的比较高端的无人机,已成功投入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民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目前,美国还大力开展无人作战飞机方面研究,无人机正向临近空间、深空间方向发展。
作为侦察型无人机的代表作,“捕食者”已经历A、B、C等3型发展,打造出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平台,无人机飞行速度、生存能力、隐身能力、战术反应能力及作战灵活性等均大幅提高。“捕食者”系列无人机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地面测控站、控制站标准基本保持不变,通过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达到地面系统对无人机系列化机型都能适用的效果。
“捕食者”无人机还是美军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的一个平台,配合有人作战飞机,可实现对地、对海、对空规模打击。在此基础上,结合航母平台,美国推出可在航母上起降的X-47B无人机,具有隐身能力强,可空中加油,并搭载应用激光、微波武器。此外,美国还利用航天航空技术,研制X-37B无人空天飞行器。
“X-47B和X-37B是无人作战飞机发展趋势的一大亮点,无疑值得中国关注和学习”。杨宝奎称,技术领跑者的发展路径,对中国无人机发展的借鉴意义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无人机要走螺旋式发展道路;二是无人机要向高空、高速、长航时、隐身化方向发展,提升系统和体系的作战能力;三是无人机武器配置要多样化,提升快速精确打击能力,增强战场生存能力。
打造无人机研制“国家队”
在某种意义上,飞航导弹也是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二者在技术上有很多可借鉴的基础。作为中国飞航导弹“摇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无人机技术研究,无人机研制方面已拥有涵盖总体设计、结构、动力、控制、导航、链路、载荷等全产业链的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