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上的“红色标注”哪里来
又是一个周五,南京军区某工兵团指导员方建勇信心满满地翻开教案,开始给大家讲《青年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教育课。
他邀请3个已婚老兵和家属一起,针对教育课设置不同话题,采取嘉宾访谈的形式,讲故事、谈道理、答疑问,环环相扣,畅快淋漓。台下官兵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若有所思,时而踊跃提问,思想困惑一一化解。
是什么让这堂课如此受欢迎?翻看方指导员的教案,里面的“红色标注”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讲“如何妥善处理婚恋矛盾”时,标注了中士韦岚峰因在外执行任务没和女朋友联系闹矛盾的事情;讲“如何处理好婚恋与事业的关系”时,标注着上等兵刘梦想提出的“如何在恋爱中更有吸引力”的问题……
这些“红色标注”里的事例和问题来源于该团为每名官兵建立的“思想成长档案”,这堂课的成功也是方指导员通过“思想成长档案”精心备课的结果。
团政委林晖介绍,“思想成长档案”以思想政治教育登记统计为基础,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思想帮带责任人,干部骨干掌握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情况,问题解决结果”等;方法上包括“个人思想自查、干部骨干帮带、专家心理答疑、机关介入指导”;档案每周登记并结合行政会议予以解答问题,当遇到重大思想问题和倾向性思想问题时随时解决,团机关根据官兵思想情况展开相关教育。只要官兵思想有困惑,都会有相关责任人予以指导,教育更有了针对性。
“思想成长档案”引发的思考
战士程远振最初参加学雷锋助民活动时积极性不高:“我觉得陪老人聊聊天,干些家务活意义不大,还不如捐助点生活费来得直接。”
一次,程远振和战友去驻地一位五保户老人家里开展爱心活动,老人却说:“没什么活儿要干,陪我聊聊天吧。”谈起当兵、下乡经历,刚刚还显得沉默孤独的老人变得神采奕奕。
程远振心有所动,几次活动下来,他把聊天内容整理打印后送给老人,把老人高兴得就像捧了个“金疙瘩”。“学雷锋并不只是捐款捐物,群众的困难也不全是靠物质能解决的,用真心帮助群众得到快乐的人,也会收获自己的快乐。”程远振在“思想成长档案”中写道。程远振这段思想变化引起了指导员深思,随后,他准备了一堂《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教育课,让官兵深受触动。
这堂课的成功归功于“思想成长档案”,同时引发了该团政治教员对如何增强教育实效的思考,大家总结出3个重要环节:
知兵懂兵。记住战士基本信息容易,真正了解战士所思所想则需要时间。在一次问卷调查中,51.3%的新排长坦言给战士上第一堂教育课感觉“战士不买账”,72%的干部骨干认为“与战士有共同经历”才可能得到战士的认可。新排长刘春辉来到连队第一周就熟记了本排战士基本情况,但他坦言,真正和战士打成一片是在经历了驻训、演习等大项任务的3个月后。
引起共鸣。调查显示,64%的官兵表示好的教育课不在于PPT做得多精美,而是所讲内容是否打动人心,引发深思,引起共鸣。教导员董世坤把《官兵友爱,从“心”开始》教育课安排在营门前的榕树下,用榕树“枝干交织、独木成林”阐释官兵团结的重要性,用身边故事充实授课内容,颇受官兵欢迎。
注重实效。好的教育课不仅要选择好的时机、恰当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有实效。调查显示,40%的官兵不赞同教育课时长超过45分钟,85%的官兵直言讨厌教育课“拿着教案念稿子,照着书本抄笔记”。中士王勇谈到,2月中旬的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途中突降大雨,官兵相互鼓励坚持跑完全程并取得好成绩后,连长李仁桂冒雨用了不到2分钟总结点评,大家觉得这样“冒着热气”的现地教育更能鼓舞士气。
一份档案就是一部心灵成长史
翻开该团官兵的“思想成长档案”,笔者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下士蒋峰刚到部队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总感觉自己和战友之间有隔阂。一次新兵连比武考核他取得第一名,战友们用野花编织一个桂冠作为奖励。奖品虽小,但对他的触动很大,他把这段经历记录在“思想成长档案”里。干部骨干了解了他的思想变化后,在教育中采取“给任务、多鼓励”的方法,如今,蒋峰已成为连队训练尖子、文艺骨干,还当上了副班长。
上士王帅探家途中救助被撞老人,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好人”;四级军士长冯威奋不顾身营救落井老人,荣立二等功;中士王森勇救落水女青年,受到驻地群众高度赞誉……该团接连涌现英雄战士,他们的成长进步,都能在“思想成长档案”中找到印迹。
“‘思想成长档案’好比官兵的心灵成长史,我们正在进行梳理,用作主题教育教材,激励官兵在强军目标引领下成长成才。”该团政治处主任徐济春对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