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2)
时间:2014-01-11
作者:木木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统计,2010年底,贺福初院士课题组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发文影响因子及引用累计排名跃居全球第4位;2012年4月《自然》出版集团宣布,张学敏院士课题组在《自然》系列刊物年度发文数位居亚洲所有高校、科研机构前50名。此外,该团队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总统首席科学顾问等在内的数百名国际知名专家纷纷到中心访问交流,寻求合作;《科学》和《自然》等世界顶级刊物进行系列专题报道。

  深度,探底“将军之官”

  “肝者,将军之官。”此段文字出自中国最早一部生命百科全书《黄帝内经》。

  肝脏是人体的“发电厂”、“化工厂”,是免疫系统的“摇篮”、血液的“源泉”。肝脏相当于人体的“国防总部”,但因“将军”负担过重,其疾病同样触目惊心,仅中国就有9300万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

  “如果以人类主要的150种疾病进行计算,大约有3000—15000种蛋白质具有成为药物靶标的可能,而迄今用到的只有总量的1/30到1/6。”团队主要成员周钢桥介绍说。究其原因,就如同钓鱼那样,一般浅水鱼很容易钓到,而深水鱼很难甚至根本钓不到。“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强大能力使其能竭泽而渔,就像把三峡水库彻底放干,常常漏网的小鱼、小虾、螃蟹、泥鳅、黄鳝等,尤其是深水中暗藏的大鱼,都将全部抓住一样,自然给制药界带来巨大前景。”团队主要成员杨晓介绍说。

  2002年以来,围绕“肝脏计划”的全面执行,中国科学家领衔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实验室共同展开了一幅壮丽画卷。目前,已经初步揭示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的整个“太阳系”,系统解析出一组、两谱、三图、三库——九大“行星”;鉴定蛋白质13000余种;构建了高可信肝脏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建立了人体首个器官蛋白质组数据库;发现了脂肪肝、肝细胞病毒感染、癌变以及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群、潜在药靶和候选药物;寻找到了一批与肝炎、肝癌等复杂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

  鉴于中国的重要贡献,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蛋白质组组织的历任主席等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该领域顶级权威期刊《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向世界专栏介绍中国的成就;国际蛋白质组学核心刊物《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组研究》分别出版中国蛋白质组学专刊和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专刊,全面介绍中国在此领域的成就。

【责任编辑:木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