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景区竣工迎客,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式获批,旅游名镇创建如火如荼,景区旅游持续升温……自2009年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明确“佛教名山、养生天堂”发展理念来,景区以精品意识全面建设。五年磨一剑,如今剑出鞘,初露锋芒。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正全力打造成华中旅游经济新的引爆点。
练内功,闭关苦修成正果
端午节期间,大洪山景区完成封闭建设、开门迎客,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庄严肃穆的大慈恩寺建筑群、磅礴大气的游客服务中心、心旷神怡的游步道景、光滑平整的柏油大道,无不让游客震撼不已。“实在是太了不得了,绝对的大手笔啊!”7月5日,从大洪山景区旅游归来的市民刘保齐说。
景区旅游的升温,来自景区的 “闭关苦修”。山上增美景,山下强服务。
2009年,大洪山景区明确定位打造“佛教名山、养生天堂”。5年间,景区抢抓鄂西圈投战略支持机遇,投资共10亿元建设项目20多个。重点投资近3亿元,打造核心景区美轮美奂的大慈恩寺建筑群。其金顶单体高度、建筑体量等创造多个全国之最;寺庙设计、壁画工艺等精美绝伦。
4月,景区白龙池至龙斗岩杜鹃嫣红一片,媲美大山绿色。今年以来,景区推进特色林相改造,计划3-5年投资3000万元在景区形成杜鹃、樱花、银杏、红叶四大特色林相片区,形成四季特色林相。目前已完成一期2000余株杜鹃、1600余株樱花、260余株银杏的移植。再上大洪山,好看的不再只有绿色。
没有门景区,综合服务不到位,曾一度制约着大洪山创4A步伐。目前,由清华大学设计、总投资1.5亿元的大洪山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主体及外装部分。占地近300亩的门景区,功能齐备,其停车场可同时容纳1200辆小车、300辆大巴,堪称华中地区最大门景区。
路难行,上山难,是此前多年制约大洪山景区发展的瓶颈。去年以来,景区完成了16公里的直达宝珠峰顶的内循环道路改造。目前,从门景区至山顶仅需20分钟。
创品牌,紧盯精品争一流
景区建设,规划先行。大洪山坚持高起点规划,先后聘请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端学府规划设计团队,对景区建设规划进行修编。2013年,结合发展实际,景区出资700万元聘请国内一流的北京大地风景设计院修编 《大洪山文化旅游区规划设计》。截至目前,设计已经过数轮研讨,即将定稿。
“好山好水不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加强宣传、打响品牌对于旅游发展意义重大。”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局长万明说。大手笔推进项目建设“练好内功”之时,景区坚持大手笔宣传。投资450万元,拍摄3集《大洪山》专题纪录片,预计明年5月在央视播出;投资344万元,从6月起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形象广告。与周边20家地市电视联盟合作,拓展周边市场;依托网络,开展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型营销。
今年3月,景区请来专家启动了《人间福地大洪山》系列文化丛书及画册编撰工作,以红色大洪山、绿色大洪山、传奇大洪山、慈悲大洪山着笔,全面反映大洪山古今风貌,充分挖掘、整理大洪山历史文化资源。据悉,系列丛书今年底将正式出版。
重联动,多方合力促跨越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完善这六要素,是将旅游景点打造成旅游景区的重点。
近年来,大洪山启动了总投资过50亿元的长岗新区建设项目,全力打造集镇新区、服务配套区、旅游度假区。据悉,3000亩新区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已完成,正着手修建性详规的编制。为完善旅游交通,麻竹高速大洪山连接线出口至门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的佛光大道、333省道入口至门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的长樊公路正全力推进之中。同时加快启动宾馆、酒店、养老中心等设施建设;通过省级旅游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创建等加快长岗镇老镇区亮化、绿化、美化建设。
大洪山在1988年与鼓浪屿、张家界被同期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但大洪山的发展远不如后两者,这一直令随州旅游界极为痛心。究其原因,体制机制不顺影响较大。为甩开这一关键包袱,近年来,大洪山积极拿出区域资源整合意见,争取将大洪山上升为省级战略,推进大洪山旅游、行政、交通、品牌等资源的整合,做到统一规划、管理,线路互推,道路互通,合力叫响大洪山旅游品牌。
“未来三年,景区全力争取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000万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亿、游客100万人次的目标。”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李成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