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洪山 > 正文
牵手佛教文化大洪山正向国家名胜区靠近
时间:2014-06-25
作者:newsman
来源:楚天快报

大洪山正在建设中的游客服务中心

  1988年8月,大洪山和湖南张家界、厦门鼓浪屿同时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发展却比较迟缓。

  2009年7月,省领导视察大洪山时提出,打造“湖北佛教首山、华中养生天堂”,让大洪山的建设者们茅塞顿开。

  经过5年的发展,大洪山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尽管还不能与张家界、鼓浪屿相媲美,但它正向国家5A级景区一步步靠近。

  现状

  自然人文资源丰富 旅游接待仅突破百万人次

  大洪山总面积约305平方公里,位于随州、京山、钟祥三地交界地带,森林覆盖率90%以上,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之间,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人称“楚北天空第一峰”。

  大洪山属石灰岩地质,有“群洞奇异冠天下”的美称,仙人洞、两王洞、黄仙洞等,洞廊高大奇特,钟乳悬挂,自然资源丰富。

  大洪山文化资源丰富,西汉末年著名的绿林起义就发生在这里。继唐玄奘之后,我国第二个去西天取经的和尚善洪,便来自大洪山上的洪山禅寺。南宋时,岳飞在此抗过金;元末,朱元璋在此打过仗;晚清,捻军和王聪儿的白莲教在此揭竿;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也曾在此鏖战。

  湖南张家界以自然景观为主,苗族、土家族文化为辅,厦门鼓浪屿以钢琴、建筑等文化为主。从景区资源上看,大洪山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兼备,比张家界和鼓浪屿资源还丰富。

  数据显示,张家界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34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2亿元,而且还成了上市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品牌;鼓浪屿早在2012年就接待游客1136.66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0亿。随州大洪山风景区虽然突破百万人次,但与前两者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探因

  行政区划一分为三 各自为政难成发展合力

  当打开大洪山地图时,你会发现,305平方公里的大洪山分属随州、钟祥、京山三地,其中随州约占127平方公里,钟祥约占104平方公里,京山约占74平方公里。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对大洪山做过总体规划。但是,这个总体规划几乎没有人执行,原因就在于三地都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块资源,把自己做大做强,而忽视了整体的品牌推出。

  随州先声夺人,率先投资开发了大洪山度假村,开发了两王洞,恢复了原洪山寺下院,新建了剑口山庄等,形成了农家乐的旅游形式。

  钟祥紧随其后,引资上亿元,建设了黄仙洞游客中心、栎树湾度假村等。京山也不甘落后,先后开发了“鸳鸯溪漂流”“绿林古寨寻访”等旅游产品。

  但是,目前三地开发的各个景点,全部是各自为政,缺乏内在的凝聚力,更没有统一的品牌,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其次,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的矛盾突出,制约了景区发展。大洪山进山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档次低,景区内各景点连接道路不完善,与周边京山、钟祥景点连接道路不通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发展

  牵手佛教文化 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2009年之前,随州总是将王匡、王凤作为大洪山旅游文化的代表人物,将大洪山旅游文化定位为“好汉文化”。但异议频出:好汉与英雄有区别,王匡、王凤是反叛文化的代表,此定位不仅单调,而且不合时宜。

  2009年7月,省领导视察大洪山时提出,打造“湖北佛教首山、华中养生天堂”。此话一出,让大洪山的建设者们茅塞顿开。

  从此,大洪山扛起佛教文化的大旗,随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佛教名山、养生天堂”的发展战略定位,通过重建千年古刹,让生态旅游牵手佛教文化。

  目前,景区投资700万元聘请了北京大地风景咨询集团首席咨询师刘建华(无锡灵山规划设计者)担纲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对大洪山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布局,使大洪山在广袤的中原地区乃至全国逐渐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文化名山。

  2009年秋,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率衣钵弟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大和尚携十方檀越发大愿,重建大慈恩寺于大洪山之巅。由印顺担任大慈恩寺主持。

  2010年4月29日,大慈恩寺金顶工程破土动工。短短13个月,总投资达1.2亿元的全国单体高度最高的金顶竣工。2012年12月,市政府、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鄂旅投公司在汉签订《随州大洪山整体开发合同之补充协议》,鄂旅投公司作为市场主体整合开发大洪山,力争3年内建成国家5A级景区。

  从此,大洪山步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10月27日,大洪山核心景区建成开放,大慈恩寺开光迎客。

  2014年,是大洪山连续第五个项目建设年,今年,景区将以继续项目为支撑,全力推进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洋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