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洪山 > 正文
大洪山下伍氏家族家风世代相传
时间:2014-03-28
作者:newsman
来源:随州日报

  3月26日,大洪山风景区洪山坪村84岁老人伍廷华高兴致电记者说:“这次在钟祥召开的伍氏家族大会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求继承伍氏家族传统精神,多做善事,多行善举,让良好家风世代相传”。

  伍氏家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家风,在大洪山下妇孺皆知。昨日,记者来到洪山坪村。村民告诉记者,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首三唱伍哲卿的民谣。民谣叙述了伍廷华的父亲伍哲卿生前的事迹。伍哲卿捐资办学,把孩子集中起来,免收费用,还自编抗日爱国教材。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任三圣庵联保主任时,上面强派该保军粮1万斤。当时,连年干旱,粮食欠收,乡亲们饥寒交迫。伍哲卿不忍看到乡亲如此重负,便恳请母亲陈氏同意卖田完粮。通情达理的母亲陈氏说: “田是祖业,卖了为不孝,而逼老百姓死那是不仁。为了保老百姓的命,那就卖吧!”伍哲卿于是将位于碾子湾的30亩水田,连同10余间房屋和山场一起卖掉,交齐了军粮款项。抗战时期,当地国民党驻军扰民,违纪犯法,群众怨声载道,他发动群众180多人签名,1941年将状纸送到驻扎老河口的国民党将军李宗仁,终使48个违法军人受到军法处置。

  伍廷华说起家族家风自豪无比。他拿出同治八年版《随州志》、《大洪山志》和《随州教育志》,记者看到里面都记载有他祖太爷伍绍周捐田办学的事迹,“同治七年,伍绍周捐田十五石,建社学于落里九甲覃家咀,每年完稞六十石,用于社学。”这让当时许多孩子圆了上学梦。

  太爷伍景浩的善举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不少福祉。当时生产生活环境很差,交通不便,伍景浩便捐款捐物建了8座石板桥,还修建了一条通往山寨的山路,八座桥一直沿用至今。伍景浩看到穷人死后抛尸露骨心里难受,做了三十口棺材,专门安葬去世的孤寡老人。

  伍廷华说,2005年伍家也开过一次家族大会,要大家延续伍氏家族的传统,多做善事。这些年自己虽然没什么大的贡献,但自己总是力所能及的帮助村里需要帮助的人,几十年照顾村里五保户汪承亮,每年过年时都会送去肉、米、豆腐和钱。

  他还不断夸赞自己的子女。几年前,村里有个70多岁五保老人刘楚英,病瘫在床一个多月,大儿子伍红超和儿媳妇杜秀红夫妻俩全力服侍,端屎倒尿,直到去世。伍廷华说,每个子女都有行善好施的故事。自己的子女及孙辈都传承了爱国明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善良大度、感恩社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等健康、积极、向上的家风美德。

  采访结束时,伍廷华另两个儿子伍红光、伍红兵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团结和睦、喜好行善的大家庭,与祖上良好家风有关。我们后人也从做好事中体会了快乐。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传递玫瑰,心情舒畅!”

【责任编辑:洋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