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正在浙江东阳举行的“一带一路”专题论坛上,来自国内外学者达成察哈尔公共外交东阳共识(草),即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外交的生动体现,需要国家不断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等方式,为这一世界上跨度最长、经济潜力最大的跨国合作项目成功而不懈努力,中国新外交既要定好“大战略”,也要讲好“小故事”。
对于中国“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实习员龚婷表示,沿线国家及部分大国既有积极期待的一面,也有消极疑虑的一面,她认为,要积极和域内外及沿线国家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讲明在哪些领域会一起合作,最大程度上打消相关国家的疑虑,营造合作共赢的氛围。
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外交学院原院长赵进军看来,要看到外界对于“一带一路”的消极疑虑,但“一带一路”确是非常有必要,“陆上的‘一带一路’,其实是铁路外交的问题,这个是互联互通的问题,是对各国有利的。”
“我国公共外交包括对外宣传都有顶层设计,不能各部门各行其是,各地方各行其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这样就形成不了,弄不好还形成副作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王国庆对政策引起的效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现在“一带一路”建设还缺乏顶层设计,大家都在想如何抓住机遇,“都想抓住快车,都想把自己的项目往里装,什么港口、铁路、公路、航线全都有了,甚至保税区、自贸区都有可能做起来。”
对于做好“一带一路”,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鲁世巍认为,应该排除外交干扰、消除外界疑虑。
“要凸显真正三个共同体意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马丽蓉表示,中国是通过全方位的丝路发展战略,最终的目标是向全球贡献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方式,它倡导的是一种共享共治共赢的治理观。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陈文寿直言,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外宣的外地化和外宣的本土化,不能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看待外部世界,也不能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看待外国人,要从外地的观点和本土的观点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