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仍在闭馆期间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今年12月13日前添设了多种家庭受难、个人受难祭悼方式,以体现对个体、对生命的尊重。
馆内长达十余米的“哭墙”上,一万多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黑色名字密密麻麻,镌刻入灰色石壁。该馆馆长朱成山介绍,“哭墙”中的死难者姓名今年新增87个、增至10505个。
在江苏省暨南京市以地方级规格、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整整20年后,今年12月13日,将迎来第一个“公祭以国家之名义”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作为公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今年11月18日至12月13日闭馆,作场馆维修与改造。
探访时记者发现,馆内展列方式在过去宏观叙事、历史表达基础上,注入新增更多微观亲历、家庭记忆。
在皑皑尸骨露土、馆内发掘的“万人坑”遗址,遇难者的大幅黑白照悬在陈列室上空,气氛凝重,来者肃然;在史料陈列厅序厅,征集到的部分死难者遗像挂于黑墙;冥思厅入口,代表“30万”遇难同胞、新设的30户共108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被刻入敦厚黑色花岗岩中,供人祭悼。
当日,纪念馆首场以家庭为单位的家祭活动在馆内举行,部分南京大屠死难者遗属上香、献花、跪拜、朗诵祭文,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本月,家祭活动将愈加频繁:从12月1日至20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将陆续分批前往馆内祭告亲人。
“南京大屠杀史实以及馆内新增设内容,是凸现对遇难者生命的尊重,国家公祭日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朱成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