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祭降息利器 提振经济推利率改革新举措
时间:2014-11-22
作者:newsman
来源:中新网

  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同时放宽存款利率上限至1.2倍。对此专家表示,今年央行政策不断创新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的压力。央行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进一步推动产业调整。

  推进利率市场化 拓宽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1日公布决定,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本次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为时隔28个月来的首次调整。

  央行曾于2012年7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同年6月7日,曾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可以看出这是央行近两年多第二次“非对称”降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接受中新网金融频道采访时表示,本次降息并非“对称降息”,央行想通过贷款利率下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的上调则是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央行负责人也表示,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后,若商业银行用足上浮区间,则上浮后的存款利率与调整前水平相当。同时,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也进一步拓宽,有利于促进其完善定价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创新式货币工具 体现“定向”到“定点”

  中国人民银行本次灵活的调整了存款利率上限,是近两年在金融创新上的重大举措。央行负责人也表示,此次利率调整采取了非对称方式,扩大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简化了基准利率期限档次,创新了宏观调控方式,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而央行对货币工具的操作同样在不断创新,11月6日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证实,央行9月份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LF)。9月和10月,央行通过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

  其实早在201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便借鉴国际经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

  赵锡军表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面临增速下行、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的压力下,央行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综合“定向”到“定点”,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外,进一步推动产业调整。

  赵锡军解释道,央行政策综合“定向”到“定点”,“定向”是指对不同领域的调整,“定点”是在不同的时点推出政策。这次针对融资成本的降息,体现央行针对目前金融领域里的困难、矛盾,提出政策、对策。

【责任编辑:木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