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关注老年人遗嘱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自去年3月启动以来,近7000名老人登记并存放遗嘱,其中,5位老人的遗嘱已在其去世后生效执行。
记者昨日了解到,为了保证老人去世后遗嘱生效,目前,个人可到中华遗嘱库查询是否有遗产留给自己。此外,老人也可将经过公证的遗嘱免费放至中华遗嘱库保管。
在“密室”内独立登记遗嘱
去年3月,“中华遗嘱库”在京启动,6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办理遗嘱登记、遗嘱保管和遗嘱传递。目前,中华遗嘱库已成功办理近7000份遗嘱登记,近4万老人已预约。昨天,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登记遗嘱的5名老人过世,他们生前立下的5份遗嘱已生效执行,而在遗嘱“揭晓”前,这5名老人的子女对遗嘱内容均不知情。
据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为了确保遗嘱体现老人的独立意志,中华遗嘱库规定即使子女陪同前往,老人登记遗嘱时也必须在专设的“密室”内独立完成,子女不允许在场,全过程录像存档。
这5份已生效的遗嘱中,多数不是简单将遗产“平分”,而是有倾向性地留给某些子女。其中一名老人生前已将房产过户给一名子女,因此立下遗嘱将财产全部留给另一名子女。还有老人将遗产悉数留给生活特别困难的某个子女。
未来或将引入宣读遗嘱等元素
据介绍,这5份遗嘱的主人去世后,子女到中华遗嘱库咨询遗嘱的提取事宜。“有子女会质疑,第一老人是否亲自来过,第二遗嘱内容是否受到他人引导。”陈凯介绍,按照流程,遗嘱库的工作人员会调取去世老人生前立遗嘱的录像当场播放,以证明遗嘱订立过程确实体现了老人的真实意思,且遗嘱见证现场没有利害关系人。
“有的孩子看到老人生前影像非常激动,当场痛哭流泪。”陈凯说,一名老人的儿子一见到妈妈立遗嘱时的画面,当即哭出了声,还请求工作人员让他拷走这段视频,作为对母亲生前的纪念。
陈凯称,一些子女已经向遗嘱库提出建议,期望不但能录制老人立遗嘱的过程,还能够加上父母给子女的留言。
陈凯表示,遗嘱库将会对此进行研究,今后如果条件允许,可能会引入仪式感更强的元素,比如宣读遗嘱等,满足老人和子女的需求。
据悉,子女若对遗嘱无异议,遗嘱生效的过程当天即可完成。
■ 追访
中华遗嘱库目前已完成了数千份遗嘱的订立,这些遗嘱在内容上多涉及房产等财物,不过也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遗产”。
老人遗产几乎不给儿媳女婿
在分配意向上,老人们立下的遗嘱中,几乎百分之百提出只给自己的孩子,不给儿媳、女婿。
遗嘱库工作人员还曾见过,有老人由儿子、儿媳陪同前来立遗嘱,婆婆当着儿媳的面还承诺“你也有份”,一进房间关起门便改了口,称只给儿子。
“这只能由老人自行决定。”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认为,为避免遗嘱导致“身后纠纷”,一是要规范遗嘱的内容和订立过程;同时要尽量消除子女的期待,比如不要过早向子女透露遗嘱的内容。
现高尔夫会籍等特殊“遗产”
陈凯介绍,由中华遗嘱库经手的遗嘱中,绝大多数涉及房产的分配。此外,近期还出现了一些较为特殊的“遗产”,包括上市公司原始股的股权证、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资格证等。
对于这类特殊“遗产”,陈凯解释,它们能否直接视作遗产尚有争议,为保障遗嘱效力,遗嘱库专家建议在遗嘱中表述为一种财产性权利。是否能够继承要视具体情况,比如需同所涉企业沟通协调。不过作为一种意愿,也将会在遗嘱中反映体现。
■ 释疑
如何确保遗嘱不会被“隐匿”?
遗嘱库开通“反向查询”,相关人员持身份证可查询
不少老人立遗嘱不愿告知家人,这也带来了若老人身故,立过的遗嘱不被知晓的风险。为此,去年中华遗嘱库已经推出全国首个专用于遗嘱的凭证——《遗嘱证》。遗嘱库建议,老人可将《遗嘱证》与户口本、房产证等重要证件放在一起,一旦身故便于家人发现。
老人身故后,是否会有家人出于某些原因,故意隐匿《遗嘱证》?记者了解到,目前遗嘱库已开通“反向查询”业务,市民可以持身份证,查询有没有人立过涉及自己的遗嘱。这样,凡是和已故老人相关的人员,都可进行查询,从而增加了老人遗嘱被发现的几率。
如何确认“有能力”立遗嘱?
所有立遗嘱老人均需先过精神评估关
老人精神、智力是否正常,也是历来遗嘱是否有效力的一个焦点问题。对此,陈凯介绍,除了公证遗嘱和律师见证遗嘱外,其他在中华遗嘱库保管遗嘱的老人,都需要先过精神评估关。
目前,中华遗嘱库已同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等共同开通“立遗嘱人精神评估测查便民通道”,老人可以选择“便民通道”,或者自行到3家具有司法鉴定资格的医院评估测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