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汇报,这是国务院近期对政策落实情况全面督查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在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决定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各地方、各部门于6月份完成了自查,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分赴各地各部门。第二方督查的同时,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开展了第三方评估。8月27日的评估汇报,是对这次第三方评估成果的集中展示。
第三方评估制度化,彰显本届政府改革创新管理方式的坚定决心
国务院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的同时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这是本届政府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创新,彰显了本届政府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改革创新管理方式的坚定决心。
专家介绍,以往评价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往往通过主管部门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评价主体和客体之间往往存在业务上下级关系或者业务有交集,容易受到业务交情等因素干扰,特别是下级地方和部门在反映政策措施本身存在的问题时往往顾虑较多,容易避重就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介绍,评估中,他们专门征求了评估对象对此次第三方评估的意见。很多人反映,由于没有利益关系,他们反映问题时没多大顾虑,比较放得开。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孙晓莉介绍,以往很多行政序列内的调查和评估,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容易“报喜不报忧”,甚至自己给自己“唱赞歌”,这种自我评价得出的结论往往与公众的感受存在较大差距,进而影响政府公信力;而第三方中立超脱,评估结论往往可信度更高。
专家表示,第三方评估对政府工作既是监督,也是推动。8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第三方评估制度化,强调对此次第三方评估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抓紧整改,使政策落实成为一场“接力赛”,确保其“抵达终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这凸显了本届政府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 孙晓莉认为,第三方评估要制度化,需要逐步吸纳更加广泛的社会化专业力量积极参与,尤其是第三方评估也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对各项重点工作,不管是事前决策、事中执行还是事后评价,都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下一步,需要对哪些政策拿出来进行第三方评估,谁来评估,评估程序如何设立,评估结果怎么用等问题进行探索完善,使第三方评估走上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 王满传表示,第三方评估今后将逐步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常规机制,能促进政府决策更科学、改革更符合实际、政策更好落地。
问题导向明显,评估报告更多篇幅用于摆问题、提建议
翻阅5份第三方评估报告,记者发现,这些报告的问题导向非常明显,谈整体落实情况时肯定成绩的篇幅较小,语言概括精炼,更多的篇幅用于摆问题、提建议。
国家行政学院的评估报告,在简要肯定削减行政审批项目数量目标实现良好、进度超出预期的同时,重点指出一些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含金量不高,特别是简政放权后监管缺位现象普遍存在,建议抓紧制定《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加大对《意见》落实情况的评估,同时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和监管,着力缓解监管短板和服务滞后,重点解决 “会批不会管”“对审批很迷恋、对监管很迷茫”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棚户区改造评估报告里,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按照现行规定,棚改等安居工程只有在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全的条件下才能开工,但办理“四证”环节多、耗时长,为保证开工进度,相当一部分项目只能边开工边办证。由于“四证”不全,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放贷,政府和施工企业的筹资难度大大增加。对此,报告建议通过建立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确保项目及时开工、合法合规施工;同时,预先做好项目选择和审批准备工作,方便国家任务下达后及时开工。
评估方法科学,重视倾听基层意见
4家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交的评估报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科学,结论有说服力。
全国工商联在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评估中,与1693家民营企业进行了座谈,实地走访了278家,发放有效调查问卷3044份。评估报告在谈到《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目前放权力度有限时,先定量地指出问卷调查中49.18%的民营企业认为仍需进一步下放核准和备案权限,然后举例指出,有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项目,核准权限已下放给地方政府,但关键权限仍在相关部委,没有同步下放。项目投资核准目录缩减后,出现了一些法律法规修改不及时,一些领域“旧政策已破,新政策未立”,有的政策变动过频,有的不科学等问题,给民营企业投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