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深
事业单位如何参保仍未明确
从1993年发布《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明确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算起,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进行了21年,但一直未有实质进展。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环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早在2003年提上日程,但直至11年后,《条例》才最终亮相。
关键环节表述模糊
对于耗时11年最终敲定的“终稿”,一直研究事业单位改革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认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分流、待遇等人事安排问题。“终稿”对于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养老金改革等关键环节,表述仍然模糊。
如“养老金双轨制”,“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其在年老、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而“终稿”的表述则是,“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事业单位如何参加社保?养老保险到底怎样跟企业并轨?这样的关键环节《条例》应该明确,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汪玉凯表示。
而昨日三部门负责人的答记者问中,也只表示,下一步将制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养老保险到底怎样改革、绩效考核标准如何制订,目前还是待解难题。
“九龙治水”待破局
2008年,国务院出台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6年来,除广东有所突破,其他地区都未有实质进展。
“为什么改革进展艰难?关键原因在于‘九龙治水’的格局需要破局”,汪玉凯强调,以参加社保为例,医疗保险涉及卫计委;养老保险则涉及人社部,养老金并轨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三方面,公务员养老金制度不改革,单独推进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难有收效。“现在急需成立事业单位改革的顶层设计机构,比如联席会议制度。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整体部署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权责,相互之间如何协调,事业单位改革才能真正启动”。
2011年,国务院确定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一时间表,留给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已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