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20年报考人数涨344倍 命题注重实际操作性(2)
时间:2013-11-07
作者:newsman
来源:新京报

  焦点3

  报考人群

  社会在职人员不断加入“大军”

  新一期培训班开班时,有公考培训机构的教师注意到,参加培训的考生中应届生的比例在不断下降,社会在职人员比例上升,一些上档次的轿车悄然停在教室外边。

  据李永新介绍,由于国考将报考人员年龄限定为18至35周岁,因此从年龄结构上看,数年没有明显变化,22至28岁是历年参加考试的“生力军”。不过总体而言,应届生的比例不断在下降。

  以参加中公教育公考培训人员的身份看,2002年、2003年时绝大部分是应届生,占80%;2007年这一比例下降到70%。近两年间,应届生的比重进一步下滑到60%。

  李永新说,今年公考培训人员中只有58%是应届毕业生,另外42%是社会在职人员,这一比例也折射了国考参考群体的身份变化。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首先是招录政策的调整,比如近年越发注重对基层经历的要求。另外,也同更多社会在职人员初次就业不理想、希望再择业、并将公务员列入备选相关。

  ■ 追访

  公务员考试为何越来越热?

  “近年来国考的热度,主要同就业难、经济发展形势有关。”李永新表示,未来几年国考仍会维持在一定的热度范围内。

  尹蔚民曾这样解释“公务员热”的原因:首先是长期以来公务员报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家都相信这个制度;其次,统一招考,客观上形成了报考人员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状况;再次,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不少行业竞争激烈,而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

  尹蔚民指出,对于“千人报考一个职位”的现象,是由于职位比较有吸引力、招录条件比较宽松、报名时有一定盲目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实际上,有一部分职位报考人数很少,甚至无人报考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共有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1,最热的职位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研究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招录2人,最终有14384人报名,竞争比为7192∶1。同时,有106个职位无人报考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国家公务员局表示,这些职位大多数为艰苦边远地区职位或特殊专业职位。

  ■ 对话

  “人才挤官场对社会创新不利”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公务员热?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今年国考的热度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究其原因,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是根本,官员特权也为这种官本位思想带来了进一步影响。另外,公务员的福利待遇、职业的稳固程度也高于其他行业。

  新京报:不过也能看出公务员热是渐起的,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不明显。

  竹立家:我们这一代人是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当时就没有“公务员热”的问题。我们这一代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科研、教育机构。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不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权力对市场的介入加深,官本位思想又出现了回潮,催生了公务员热。

  新京报:你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现象吗?

  竹立家: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高端人才都去当官,成为风气,对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新京报:诺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说,年轻人挤做公务员,是浪费教育成本。

  竹立家:是的。公务员实际是这样一种职业,它需要依法行政,强调程序性,对创造性是一种约束,而像企业、科研、经营这些领域都是强调创新性的。人才挤官场,对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活力是不利的。

  ■ 讲述·三代人的国考故事

  报纸发公告 部委门口张大榜

  时间:1991年 人物:“50后”公务员 背景:各大部委开始试点考试录用公务员

  “你为什么选择农业部?”“我了解农村,我在郊区工作过很多年。”已临近退休的“50后”农业部公务员刘辉(化名)还清晰地记得发生在22年前、他接受农业部招录补充工作人员面试时的对话。

  1989年,中组部、人事部下发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称,按照机构改革和干部结构调整的原则要求,县及县以上各级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必须先在行政机关内部调整,确实解决不了的,需要通过考试补充,以把好“进口关”。随后,考试录用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的形式开始在各大部委试点。

  1991年5月,38岁的教师刘辉刚从京郊一所学校辞职,他从报纸上看到了各部委招录补充工作人员的职位公告。刘辉记得,当时考入部委要闯三道关,首先是接受统一笔试,“就是普通的数学题、知识考察题目。”

  统一笔试结束后,各部委还要给通过者自行出题,进行第二轮针对性更强的笔试,刘辉参加的农业部笔试就考了几道和农村政策相关的题目。随后是面试,刘辉当时是“面试关”中年龄最大的一名。三道关闯过后,刘辉按照通知的时间来到农业部的门口,在贴出的一张大榜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责任编辑:清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