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大面积干旱 影响20万人口生活用水(2)
时间:2013-10-28
作者:newsman
来源:河南商报

  梁女士抱怨,家里9口人,住在四楼。停水时,她有时去楼下人家接水,有时凌晨3点起床接水。“水流比筷子还细,勉强接两桶,够用。好几天早上,我都没洗脸出门,不敢在家上厕所。”

  缺水高峰时,栾川最多出动12辆送水车,向113个送水点送水。20日,应急水源工程建好后,城区基本恢复供水。

  措施

  开辟应急水源,号召全民寻水

  据官方材料,栾川全县因旱吃水受影响人口20万人,占总人口的59%,其中临时性生活用水困难人数2.1万人。

  栾川是山区,打深水井成本很高,主要水源是地表水。发生饮水危机后,当地紧急开辟应急水源。

  10月14日,仅用4天建成的九鼎沟拦河坝完工,每日可供水5000立方米。

  20日,连夜施工9天的后坪村伊河渗水井投入使用,每日可供水5000立方米。也正是在这天下午,县城多数地区恢复供水。

  记者在这两处应急水源看到,被截起来的河水都没1米深。“直接调水的话,水量太小,建拦河坝和渗水井,都是为充分利用水源。”齐留奇说。

  应急水源加九鼎沟水源,日供水量达到17000立方米,还有一定缺口。因水压不够,极少数地势高、楼层高的人家,有的时段还会停水。

  目前,栾川的汛期已经过去,而且,栾川有冬旱的传统。“如果持续干旱,现有的水源,可能只能撑三个月。”齐留奇推测说。

  他强调,为做好长期抗旱准备,县里正寻找新水源,两三个月后,这些水源工程肯定已经完工。

  栾川县防汛指挥部的文件指出,要引导群众淘用旧井,新打井,“开展抗旱自救”,还要发动群众广泛找山泉、找水源。此外,还请到一些地质专家,正在县城勘探,计划打深水井。

  农村

  水库下游村民,为吃水发愁

  河南商报记者采访发现,县城里缺水,农村也一样。

  栾川4个水源地之一的双堂水库,30米高的坝底是一潭死水。死水上游的淤泥,裂得一块一块的,有的裂缝能塞进拳头。

  记者连续打开下游数百米处双堂村3户人家的水龙头,什么也没有流出。村民们指着沟底一股不足筷子粗的山泉水说,现在,几百人就靠这点水。

  70岁的陈老太,儿子在外打工。她爬不了陡坡,挑不了山泉水,只能用别人家用来喂猪的“控山水”。坑里,只有两三立方米水,水中浮着茸毛。

  对此,栾川乡政府黄乡长表示,他传达过,不管是组里打井,还是个人打井,只要是给大家用,乡里除配套抽水机、水管外,还会“以奖待补”,但具体的奖励标准还没有。

  栾川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表示,可能因为干旱,村民吃水没以前方便了,但不管是山泉水,还是“控山水”,总还有水吃,而“县城没水不行”。

  “政府鼓励村民自救,有的村民有等靠思想,但政府不会不管,像乡镇政府组织打井、淘井,虽然不能说是遍地开花,但工作都在推进,面太大,需要资金太多。”他说。

  伊川

  30万亩地没法灌溉

  大部分靠天收

  除了栾川,洛阳的伊川县旱情也十分严重。有的地方旱得厉害,用铁锹挖地都挖不动。

  地旱得“挖不动”

  10月25日上午,记者驱车沿伊川绕城路去往白沙镇,途中看到,城边有几小块麦地绿绿的,麦苗已经长出三四厘米。

  据县水利局提供的材料,该县1月~9月份降雨总量为364.7毫米,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减少34.3%。据气象部门预测,该县近期仍无降雨。

  “全县耕地面积82万亩,小麦种植面积58.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万亩,现已灌溉20余万亩,尚有30.2万亩由于水资源短缺等原因无法灌溉。”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张玉介绍说,此外,全县因干旱造成4410人吃水困难,涉及13个乡镇、37个行政村,主要集中在县浅山区和丘陵区。

  “有的地方旱得厉害,前些天,市领导来视察旱情,亲自用铁锹挖地,挖不动。”张玉叹息,从没见这么旱过。

  下午放水,晚上突然溃坝了

  伊川浇地主要利用自流渠,灌区水源来自水库、伊河等。

  刘瑶中型水库管理所武所长说,刘瑶水库目前存水700多万立方米,灌区灌溉面积3万多亩。寒露前后,是播麦的最佳时期。9月30日下午,刘瑶水库开始放水,晚上10点多,巡视人员发现虎爬沟段土坝被冲开一个3米宽的口子,马上通知水库落闸,并组织施工修复溃坝。

  化肥施了,地耕了,麦种不上

  在摩天渠虎爬沟段土坝处帮工的农民说,他们都在等坝修好,多数村民已将自家的地施了化肥,犁好、耙好。“现在水过不来,只能等。肯定会影响明年的收成。”有村民说。

  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说,现在还没灌溉的30万亩,其中大部分地势高,灌区覆盖不到,也没有水源。

  像吕店镇魏窑村,3000多口人饮水,靠抽很远的“控山水”吃水。“吃水都困难,还浇地呢。我们这儿自古都是靠天收。”村支书吴照杰说。

【责任编辑:清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