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乌龙”五大疑点追问
时间:2013-08-19
作者:newsman
来源:人民网
  中国证监会18日下午公布光大证券异常交易的初步调查结果。光大证券亦公告事件详情。监管层反应迅速值得称赞,但细看所发布的信息,仍有五大疑点待解。   1 卖空股指期货对冲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据统计,16日光大证券全天用于对冲而新增的股指期货空头合约总计为7130张。如果说光大证券11时07分之前的买入操作是无意为之,那么之后的卖空行为则属有意之举。正如公告所说,ETF操作以及卖空股指期货都是为了减小公司新增持仓的风险。然而,就在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正在大举对冲自身风险的同时,大量投资者仍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抢购股票。   根据公开信息,光大证券14时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而投资者大约在14时30分左右才看到这一信息,明白早盘股票突然暴涨的真正原因。这样来看,光大证券的对冲操作是否属于内幕交易?这一点值得监管层认真调查。   2 72.7亿元股票19日是否可自由卖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8日明确,依据有关法规,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能够顺利交收,整个结算体系运行正常。这一表态引发业界对于错误交易处置机制的讨论。   既然错误交易被认定有效,那么投资者更为关注的就是,光大证券在16日上午买入的这72.7亿元股票是否会被冻结?   众所周知,光大证券当日买入的股票多为银行等权重股,且金额巨大。正如诸多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样,银行股近期一直不被看好,经此“乌龙”事件的打击,未来走势更难预测。如果在19日开盘之后,光大证券为止损即大量卖出这批股票,势必对市场行情产生重大影响。而在监管层的情况通报中,并没有看到关于这72.7亿元股票如何处置的内容。   3 高位买入的投资者损失能否得到赔偿?   在光大“乌龙”上演的过程中,大批投资者看到股市暴涨,误以为有重要消息发布而盲目跟风买入,T+1的交易制度使投资者高位买入的股票当日难以抛出,而且市场短时间内的剧烈回调也让投资者难以迅速出手平抑损失。   光大证券在公告中承认:“因本次事件对投资者可能产生的损失,本公司将依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对于赔付方案、赔付金额、涉及投资者范围等重要信息均无回应。   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表态看,证监会目前已对光大证券立案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但无论是证监会、还是光大证券,对事件的定位均为系统问题,而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索赔难度加大。   4 信息披露滞后交易所是否应承担责任?   股票市场交易贵在信息公平。而在光大“乌龙”事件中,投资者在三个多小时后才知道事件的初步真相,这让人不由得怀疑监管层的反应速度。   根据光大证券的公告,16日11时07分公司就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电话。应该说,交易所的确在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这一异常情况并采取了行动,但并没有及时将信息公开给投资者。从11时07分到14时30分左右,投资者都处于懵懂状态,市场传言满天飞。   “作为一线监管者,交易所应该有多种手段也有责任及时处置此类应急事件,以把错误交易对市场的影响和对投资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5 光大“乌龙”会否在其他券商重演?   看到规模不算最大、影响力也不是最广的光大证券因一个小小的“乌龙”,竟可以撬动沪指快速上涨百点,其他更具备实力的券商是否会蠢蠢欲动,用更为隐蔽而低调的方式来操纵市场?   更何况在券商加速设立分支机构、基金公司大股东频现券商身影、各类不涉及信息披露的私募基金充斥股市的背景下,券商和其他机构联合,一手做股市、一手做期指,在两个市场间玩“跷跷板”,坐收渔利而稳赚不赔将会更加容易且难以察觉。   在这一有意或无意为之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有多种手段降低损失甚至谋取收益,交易所也得到了巨额手续费,只有投资者,在暴涨暴跌的恐慌中承受着资产损失的“步步惊心”。   因此,对于此次“乌龙”事件的惩处绝不是责罚一家证券公司,而是事关整个资本市场的公信力。如果惩罚过轻,其他券商必将因为操纵成本过低而跃跃欲试,这样的“乌龙”恐怕还会上演,“公开、公平、公正”基石将遭严重动摇。   证监会通报称   系统设计缺陷致光大证券异常交易   针对16日光大证券异常交易情况,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8日通报说,经初步核查,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存在设计缺陷,连锁触发后生成巨额订单,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   发言人介绍说,8月16日11时05分左右,上证综指突然上涨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权重股均触及涨停。证监会对此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上海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单位立即进行应急处置和核查。   发言人表示,依据有关法规,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能够顺利交收,整个结算体系运行正常。   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   发言人表示,在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同时,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   光大证券公告称   “8·16”事件当日损失约1.94亿元   光大证券18日发布公告,详细披露“8·16”事件过程及原因,称当日盯市损失约为1.94亿元,并可能因此事件面临监管部门的警示或处罚,公司将全面检讨交易系统管理。   截至目前,光大证券已启动针对包括全资子公司在内的所有交易系统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包括量化交易在内的新业务IT系统,关注资金校验、指令校验等前端风险控制节点。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