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是三苏故里,城区有三苏祠,原是三苏故宅,如今祠堂面积超过百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三苏祠早在公元1936年就已经是“国保”单位了,有三通碑石为证。
1935年—1936年间,蒋介石以川军、黔军抵御红军不力为由,率中央军入川,其中国民革命军17师入驻眉山城。该师入眉山城后就直接驻军三苏祠。昔日的圣贤之祠,成了荷枪实弹的军人出入地,当地的乡绅文人和百姓难以入祠拜谒三苏。于是纷纷向当地政府诉苦请求,望驻军撤出三苏祠!
在当时的眉山县城里,有第四专区的行政公署和眉山县政府。百姓乡绅反映到县府无效,又反映到专署。专署接到反映后也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当任的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向四川善后督办刘为呈上了请示报告,请求军队撤出三苏祠。刘为督办当即发出布告并转呈余安民的报告给省政府主席刘湘。刘湘主席当即也发出布告,而且又转呈当时在川行辕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
这是因为县政府和行政专署不可能命令军队的行动,而刘湘虽为省政府主席并是川军总司令,但不能调动指挥中央军,所以只好上报蒋介石,而且举一反三,包括在川所有古迹,恳请蒋委员长下令驻军迁出三苏祠等名胜古迹。从民国25年(即公元1936年)6月到7月省政府布告,到8月蒋委员长布告,三个月内三个布告,终将17师从三苏祠撤出。
这三通碑石的第一通是民国25年6月25日发布,落款是“四川善后督办关印”。第二通是民国25年7月□日,落款是“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印,主席刘湘、民政厅长王又庸”,编号为“二十五年第一六三五七号”。这第三通碑文是“中华民国25年8月□日,落款为‘委员长蒋中正’。”编号为“总良字第1316号”。
这三个布告发布后,特别是蒋介石的布告发布后,17师于次年才撤出三苏祠。当时政府重新修缮并扩建三苏祠近城墙处。这三个布告的前半部分基本是“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的报告内容,后面是各级政府及首脑的强调和要求。下面就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布告内容,即布告碑的碑文录下:
案据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呈称
窃维式闾封墓,周推锡类之仁;表里旌门,汉重乡贤之礼。故义或取乎观感,而事无间于古今。所以矜式邦人,楷模多士也。眉山为三苏故里,城内旧有祠堂一所,内塑文安、文忠、文定三公遗像。林园幽胜,台榭清虚。历有名流,时多题咏。上年官绅集议,广为公园。颜之曰:三苏存其寔也。专员以钧行营,迭有明令,保存胜迹,仰见尊崇先哲,钦佩莫名。苏氏在宋一代,父子兄弟之间,人品文章之盛,稽有史之篇籍。前无古人,慨日下之江河,后无来者。即此崇祠旧址,岿然尚存。千年旧树,犹有荔枝。数里新衢,宛然纱縠。较之武乡遗庙、工部草堂,殆有过之无不及也。此不独吾川观摩所系也,且为全国景仰所关。况复拓为公园,籍供游览。倘疏护持之责,何觇文化之□。□□仰恳钧行营,赐予保护布告,以免军队驻扎,机关借用,以维名胜。一俟奉到,领下署,即便勒诸石碑,垂之久远。庶几甘棠荫地,留已往遗爱之思,老柏摩天,启后来希贤之念。
等情,查三苏公园,乃眉山古迹。就乡贤之崇祠,辟登临之胜地。直为□□□□□□景仰之思。自应特准布告,切寔保护,用示崇敬,而垂久远。据呈前情,除指令外,合行布告。仰军政各界人等,一体凛遵。务须加意爱护,毋得籍词借驻。为要。
此布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日
委员长蒋中正
布告发布后,当地政府将布告刻在石碑上,其中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石碑高1.84米,宽0.95米,魏碑体,楷书镌刻。省政府和四川善后督办的布告碑依次缩小碑体。在2000年修缮三苏祠时,又重新发现了这三通碑,真是所幸基本完好。虽有少量字迹风化损落,但大体可考证当时的历史事实。当年的军队(17师)驻扎三苏祠和撤出三苏祠的史实便浮出水面,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