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下称《实施方案》),将会给我国造船行业带来什么,对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有何影响?有关专家给出解答。
今年1—6月份,全国造船完工2060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2290万载重吨。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898万载重吨。这些数字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9.1%、44.2%、43.1%。从衡量造船业的三大指标来看,我国是造船第一大国。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等矛盾日益显现。据了解,受全球航运、造船市场低迷的影响,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造船业的问题,既有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表示。
这份《实施方案》提出七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二是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三是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四是改善需求结构,加快高端产品发展。五是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六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七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
“可以看出,实施方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不仅对化解当前产能过剩、扩大内外需等做出相关规定,更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明确了任务。”王锦连说。
实施方案第三条提出,要严控新增产能,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专家指出,从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遏制低水平重复投资,另一方面即使行业处于“寒冬”,还要重点发挥市场的力量优胜劣汰,对一些优势骨干企业仍然要加强引导,发挥大企业的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五条则侧重于如何解决船舶市场的内外需问题,引导企业向高端产品发展,加快发展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并鼓励企业进一步迈向国际市场,开展海外重组和全球产业布局。
“此次实施方案与之前的规划一脉相承,既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船舶工业的重视,继续对其进行部署,又透露出政府对相关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式。”中船重工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健德告诉记者,“将科技创新、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摆在实施方案的前两条,充分说明当前工业经济中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排在首位的,主要还是通过调结构、促改革来推进稳增长。”
目前,我国造船仍以低附加值的“大船”为主,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则在新技术的储备上走得更早、更快。“船企要利用这次行业调整的大好时机,抓紧时间做好下一代造船技术储备,加快转型升级,力争成为行业的领跑者、领军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闻孙指出。
业内人士指出,还要看到的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配套强、劳动力素质高、制造业体系完备等综合竞争优势,世界造船业正逐步向我国转移,我国完全有条件推动船舶工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