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当事人
母亲:要了半年半斤粮没要到
记者:为什么会告儿子?
李兰渝:我是被逼没法了,口粮要了半年了,半斤没要到。
记者:告了儿子,以后怎么相处?
李兰渝:口粮我不会去他家里拿的,要么通过队上,要么通过法院转交。
记者:这些要求一点都不能退让了么?
李兰渝:不能。
儿子:母亲告我 我心里有个结
昨日下午3点过,记者拨通了李望伦的电话,在电话中,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河南一建筑工地打小工,每天除了中午休息,要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7点。
记者:听说了母亲的诉讼请求吗?
李望伦:老婆已经告诉我了,常去看她这些都好说,口粮要得太多,我们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毕竟我都已经60岁了。
记者:老太太说你见了她都不喊,很久没看过她?
李望伦:她脾气有点大,见了我们很多次都会背过身不看,有时还骂人。
记者:这次上法庭,会不会影响到你们日后相处?
李望伦:多少会有点,心里有个结。
(原被告双方均为化名)
认为儿子未尽到赡养义务、见到自己也不喊,大邑县王泗镇村民李兰渝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在经济、生活上尽到义务的同时,还希望儿子每个月看望自己一次(本报曾报道)。
昨日,该案作为四川省首批单独列出精神赡养诉求的其中一例案件,在大邑县王泗法庭开庭审理。在法庭上,李兰渝哭喊“儿子忘了娘”,并当庭下跪;而代夫出庭的儿媳则认为夫妻俩委屈,一度气得离开被告席。因双方意见分歧较大,该案未当庭宣判。
庭审最后,李兰渝的代理律师在提及“常回家看看”的诉求时说,父母挂念子女,“人近了,心就近了。”
母亲掩面 哭喊“你忘了娘”
昨日上午10时,在代理律师的陪同下,李兰渝缓步走进王泗镇一楼法庭。随后,当有媒体记者上前询问案情时,李兰渝情绪逐渐激动起来,甚至突然痛哭着跪在地上,“真没想到我七八十岁了,走到了这一步。”
而此时,受被告李望伦(李兰渝的儿子)委托,他的妻子梁慧和女儿李琪君也来到法庭。面对法庭调查,李兰渝在对方发言时,掏出一张白色方巾不断抹泪抽泣。李兰渝说,自2009年和2011年,丈夫和小儿子相继去世后,大儿子李望伦一家并未尽到赡养义务,致使她不得不到娘家找兄弟多次借钱买口粮。
“养你这么大,为什么不给粮食我吃?”李兰渝质问。说到此处,李兰渝愈发激动,并在庭上哭着喊道:“你忘了娘!”
儿媳叫屈 气得离开被告席
对于李兰渝的说法,梁慧并未否认没有在固定时间给母亲粮食。“但我们怎么可能不给她吃的。”梁慧说,因为两家仅隔30米左右,在闹翻之前,母亲经常到她家走动,遇到吃饭的时候就一起吃。听了母亲指责后,梁慧觉得委屈,一度愤然离开被告席,呆呆地蹲坐在旁边地上。
梁慧说,10多年前,家中成员曾达成口头协议:父亲由大儿养,母亲由小儿子养。在2009年,父亲去世前,都是由大儿子李望伦赡养。可就在2011年,小儿子也突然离世。
“按理说,我们已经尽到义务。”梁慧说,实际上,自家一直都在吃亏,因为母亲偏爱幺儿。梁慧认为,李兰渝每个月可以领到农村养老保险和低保共255元,此外,因为有一块地租了出去,老人每年还有些收入,并非老人说的那么凄惨。
可常看望 但粮食要多了
对于老人每年360斤粮食、15斤菜油的要求,李兰渝的孙女李琪君称不能接受。“我们最多给100斤粮食、5斤菜油。”李琪君说,父亲今年已经60岁,除了种田,就只能靠外出打工挣钱。帮人守工地,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母亲又一直有病在身,家庭本就困难。
而对于“不常探望”的说法,李琪君则认为可能是在交流上出现了误会。她记得,去年自己曾给奶奶送过肉,但因为闹翻了,她送肉时并未与奶奶有言语上的交流。“这样可能导致她认为大家冷落了她,但给她送肉就证明我们并没有不管她。”李琪君说,对于“常回家看看的请求”,只要相互理解了,家离得那么近,我们天天去看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