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小时代让很多人产生无法摆脱的不安
时间:2013-07-15
作者:newsman
来源:腾讯网
  ●青年作家如果不接地气,疏离人民的生活,只热衷于表现小我,抒发个人志趣,甚至把写作当作追名逐利的工具,就会使创作受到极大局限。   ●青年作家要做到不为浮名所惑、不为浊利所扰,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主心骨,否则就会在多元价值判断中“走眼”,在错误思潮涌来时“缺钙”。   ●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温良恭俭让”,也留下了“文人相轻”。今天的青年作家应该有社会主义的文人之风、君子之范,把“文人相轻”改造成“文人相亲”。   ●当今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有没有“本领恐慌”、“能力危机”之感?   文学作品是思想内涵、审美取向和艺术表达的统一。作家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其个人品德、修养渗透于作品的字里行间,与作品的境界和品位直接相关。“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说“人品决定文品”。   最近,重读《礼记·大学》,引起一番思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推崇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四者的逻辑关系中,“修身”是第一位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内圣外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艺海无涯,德是立身之根、处事之基,成事之要。小成凭智,大成靠德。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和人民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家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广大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是中国当代及未来精神文化的重要构建者、记录者,唯有努力正心、修身、立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修身立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时代发展到今天,青年作家该如何修身立德呢?   一是站稳人民立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怎样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说得更彻底一些,作家够不够资格、是不是“著名作家”都不能自封,要由人民认可;作品够不够优秀、能不能传世最终也要由人民决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伟大的时代,震撼人心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可歌可泣的人物每天都在涌现。我们要热忱地歌颂人民的创造实践,展示人民的精神风貌。几个月前,媒体报道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中有科学家、有人民公仆、有普通百姓。他们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忠诚、无私和大爱,催人泪下。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是文学的宝贵矿藏,可以深入挖掘,通过作家独到而深刻的体验,去构造崭新的艺术形象,创作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就能看到身边之美、时代之美、中国之美。人民哺育了我们,并且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文学创作的主题和素材,我们要以真诚之心走进生活深处,关心人民疾苦,倾听人民愿望,表达人民心声。血管里溶入了人民的血液,笔管里才能流淌出人民的情感。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说,忘记、忽略或是割断作家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青年作家如果不接地气,疏离人民的生活,只热衷于表现小我,抒发个人志趣,像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而不热心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甚至把写作当作追名逐利的工具,就会使创作受到极大局限。我们要自觉地、虚心地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提升大境界,拓展大视野,培养大胸怀,把描绘小盆景变成描绘大风景,为人民放歌。   二是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追求反映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青年作家处在人生和创作的成长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他们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当前,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是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学创作规律有机结合起来,用艺术的方式对生活中的多种价值进行处理,使生活现象的价值向精神与审美的价值转化,以优秀的文学创作引领社会价值追求。我们不能不看到,社会上浮躁、功利心态仍在蔓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表现随处可见,反映出对价值实现的焦虑和跑偏。青年作家要做到不为浮名所惑、不为浊利所扰,必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主心骨,否则就会在多元价值判断中“走眼”,在错误思潮涌来时“缺钙”。青年作家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通过作品形象地表达对进步思想和崇高精神的肯定与赞扬,自觉传播先进文化,以美的力量艺术地揭示真理,给人以有益启迪和鼓舞,使人们通过阅读作品启发心智,点亮心灯,沐浴身心。要讲正气、讲品位、讲格调,拒绝低俗,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三是修炼完善的人格。人格即品格,是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人格是有力量的,高尚的人格受到社会的尊崇,因此人们历来看重人格。特别是当道德失范之时,人们更加迫切地拷问道德良知、呼吁高洁品行。青年作家修身立德,应该努力培育完善的人格、高雅的气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在社会上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的作家之间是同志、是文友,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温良恭俭让”,也留下了“文人相轻”。今天的青年作家应该有社会主义的文人之风、君子之范,把“文人相轻”改造成“文人相亲”。要虚怀若谷,善于欣赏别人,识人之长,学人之长。要从善如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哪怕别人的意见不完全正确,也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我们常在网络上看到没完没了的唇枪舌剑,起因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志的缺点错误要帮助教育,也要适当宽容。如果大家都是零容忍,哪里还有和谐?我们要大力提倡作家之间的团结,每个作家都要自尊、自律、自重,多说有利于团结和谐的话,多做有利于团结和谐的事,自觉增进各门类、各层次、各年龄段、各民族的作家之间的大团结,建设一支团结和谐的文学大军。   四是丰富与更新知识储备。《礼记·大学》中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像剥笋一样层层地导出修身与学识之间的关系。当今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有没有“本领恐慌”、“能力危机”?我想,每个人都不应自满,也不敢拍胸脯。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越是饱学之士越会有恐慌和危机感。文学写作是精神创造,除了要有大量的生活积累,还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随着全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知识性要求在不断提升。如果对所写的事物不熟悉、对所涉及的知识不了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读者肯定是不买账的。写什么就要学什么,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当年老作家徐迟为了写《哥德巴赫猜想》,一头扎进中科院数学所,花了很多工夫阅读陈景润的学术论文,钻进那深奥的数学世界。为了写作,他还曾学习地质知识和高能物理知识。青年作家应该以老一代作家为榜样,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业务学习,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书籍。要提高科学素养,让文学想象力插上科学的翅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阅读习惯,要学习新媒体知识,开拓文学创作和传播的新方式。青年作家要珍惜大好年华,多学一些,学好一些,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运用知识细致观察生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辨别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先进与落后的能力,进而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