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中国农谷建设成湖北样板、全国一流
时间:2013-07-05
作者:newsman
来源:荆楚网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中国农谷”,书写在荆门跨越发展的大旗上,成为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的组成部分。

  去年2月11日,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荆门市三级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农谷是一个发展平台,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这是我们中国、湖北、荆门今后几十年乃至近百年的发展道路。

  省长王国生寄语,要将“中国农谷”建设成为湖北样板、全国一流;要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谋划、推进农业。“四化样板、三农特区、中国高度、世界知名。”荆门市委书记万勇接受本报报道组采访时,介绍了省委为“中国农谷”的精准定位。

  冠以“国字号”的农谷,能否担起沉甸甸的责任?6月下旬,本报报道组走进荆门,多方求解。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问:别人都搞工业化,荆门搞农谷,帽子是不是戴错了——

  珍视资源禀赋,守住比较优势,农工互动唱大戏

  荆门,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一度,农业大市成为财政穷市的代名词,部分干部甚至视农业为包袱。“当初荆门立市,靠的是石化、热电、水泥。如今工业化浪潮汹涌,我们大抓农业,行么?”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问。

  市委、市政府发起大讨论,20余万干部群众踊跃参与。

  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朱根祥说,农业具有食品保障、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农业抓好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就有了强力支撑。他进一步解释:“去年,荆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达804亿元,今年将突破千亿元,成为第一大产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沛的农产品作为原料,农产品加工业难以壮大。”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赖建权说,“各种观点的交锋中,一种共识在凝聚:GDP占比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变;从全域、全员、全产业链的高度审视,‘三农’堪为工业的补充与促进;荆门应珍视资源禀赋,守住比较优势,唱好泛农大戏。”

  荆门市市长肖菊华认为,不能完全拿GDP、财税收入来衡量农业,还要考虑社会层面的效益。荆门180万农民,完全靠二三产业,还养活不了。只有先“稳农”,再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才能富农。

  万勇坦言,从构想到实施,从屈家岭到全域荆门,中国农谷战略中“农”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升华——

  农谷之“农”,不再是犁耙水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而是新型耕作方式、组织方式、分工方式、分配方式下的现代农业。

  农是魂,是荆门的底色,但中国农谷姓“农”不惟“农”:以工业化为支柱、信息化为路径、城镇化为载体,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

  市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谢继先说,“中国农谷,是特色鲜明的旗帜,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是集聚要素的平台,有利于争取政策支持,汇聚优质资源;是转型发展的抓手,有利于破除樊篱,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是展示形象的品牌,有利于提升城市核心价值,扩大荆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群众的自豪感。”

  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和支持荆门“中国农谷”建设,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湖北是农业大省。如何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中国农谷先行先试、开疆拓土,将成为弥足珍贵的样本。

  汇源农业集团副总裁蔡和江说:荆门地域不大、人口不多,能否扛起“中国农谷”大旗——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