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湖北进行时]地铁,让我早晨多睡一小时
时间:2013-07-05
作者:newsman
来源:荆楚网

  生态宜居 地铁时代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大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重视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貌保护,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摘要

  加快地铁为主的城市路网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面加快地铁建设,以地铁建设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路网优化。

  “地铁通了,早晨可多睡一小时,午觉就不那么迫切。”

  1日中午,31岁的魏晓坐在电脑前,抓紧时间起草一个文案,精神饱满。

  而半年前,他在单位食堂吃过午饭,都要抽空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补觉。

  生活习惯的改变,源自武汉过江地铁通车。

  魏晓住在武汉市洪山区南湖之滨的锦绣龙城,工作单位在30公里外的硚口,中间还要过江。

  地铁还没通的时候,他清晨6点前就要起床,“先坐583路,到街道口转乘519路,在利济北路转乘轻轨,就像打仗一样!”在车上倒来倒去,到单位已经8点,吃早餐的时间都没有。

  有时他也选择另外一条线路——先坐583路到中南,然后转乘411路。但花在路上的时间更多,因为最后几站路,要经过城中堵点。去年底,武汉机动车拥有量已突破134万辆,上下班时塞车几乎成为城市主干道的常态。

  堵在路上,魏晓总是盼着地铁早点通。千盼万盼,去年12月28日,2号线终于通车试运营。

  武汉迈入地铁时代,魏晓也荣升为“地铁一族”,从此每天都坐地铁上下班。“地铁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魏晓说,早晨上班,7点出门都来得及;傍晚下班,一个小时就可以回家了。

  数据显示,武汉轻轨1号线和地铁2号线日均人流量70万人次,其中大部分是上班族。据测算,像魏晓这样的上班族,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之前是三四个小时,通了地铁后,缩短为两三个小时。

  坐地铁,除了便捷、准点外,舒适和时尚也是重要的体验。

  以前坐公交车上下班,基本是在“罚站”,有座位的可能性非常小,随着车身颠簸摇来晃去,昏昏入睡,十分难受。地铁车厢很宽敞,活动空间更大,“即使碰上高峰期没有座位,也非常从容。”

  魏晓说,地铁车厢环境和视觉效果非常不错,电视网络系统不停播放新闻、列车信息等,本身就是个时尚场所。而2号线已开通的21个车站,串起几大核心商圈,基本上把武汉时尚生活“一网打尽”。

  【延伸阅读】

  每年至少通一条地铁

  2012年,地铁2号线一期已经建成通车。根据武汉市地铁建设规划,2013年至2017年,每年确保开通一条地铁线,依次是4号线一期(从武昌火车站至武汉火车站)、4号线二期(从汉阳黄金口至武昌火车站)、3号线一期(从三金潭至沌阳大道)、6号线一期工程(从体育中心至金银湖)、8号线一期工程(从三金潭至梨园广场)。在此期间,轻轨汉口北延长线、7号线一期和机场线也将建成。

  2017年,将建成总里程达到215公里、基本覆盖武汉三镇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根据远景规划,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860公里,承担55%以上的公共交通客运量。在武汉中心城区,近七成市民出门600米,就可乘坐地铁。

  【画外音】

  城建攻坚其实是“补课”

  胡润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

  2012年,是武汉推进“城建攻坚”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投资规模最大,推进速度最快,面貌变化最大。

  连续五年,数千亿元的城建投资砸下去,一批重大市政项目遍地开花,轨道交通、快速路网、过江通道、地下管网、生态设施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将初现雏形。

  这其实是在“补课”。

  长期以来,武汉城市建设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3%的低水平。最近几年才达到8%左右,去年这一比例高达8.25%。

  但是,武汉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基础太差。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不够,仍是当前的主要“短板”之一。

  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武汉仍需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国际化理念和视野,努力构建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琦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