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都市报》报道,40吨病死猪肉流向湖南广东等地餐桌,嫌犯居然是政府雇员。“明天,还有哪一种食品会暴露出问题?”“我们到底吃什么能够放心?”这是众人从内心发出的焦虑与追问。在毒奶粉事件给整个奶产业造成重创、H7N9型禽流感对鸡鸭等养殖业带来严重影响时,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的艰巨任务,沉重地摆在我们面前。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尴尬事实: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食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但同时,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却在不断上升,我们的打击力度远远没有跟上食品安全犯罪上升的速度。
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端:其一,政府依法监管还远远没有到位;其二,民间的力量明显发挥不够。
就潍坊“毒生姜”事件而言,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出口基地的生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而内销的生姜,却往往使用剧毒农药。检测生姜是否有毒现已不是什么科技难题,关键是怎样检测。正因为内销生姜检测时随便就可蒙混过关,有人才会明目张胆地滥用农药。同理,在福建漳州南靖县,两名被当地镇政府雇请来负责无公害处理病死猪肉的工作人员,将捡来或以几角钱一斤买来的病死猪,私自屠宰后,运往湖南、广东等地,最终流向了餐桌。从收购、屠宰到贩卖,如此多的环节,怎么会没有人发现?只能说明有些人成了睁眼瞎。
中国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食品生产的汪洋大海,光靠政府的力量监管诚然不够。动员第三方力量,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监督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何使民间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无疑需要具体的法律支撑。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当人人都拿起维护食品安全的法律武器时,有关犯罪分子就会成为过街老鼠。“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的底线也是整个社会的底线,这个底线绝对不能失守!拯救社会信任,不妨以食品安全为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