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九连增”,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粮食需求仍在增加。粮食继续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潜力何在?家庭农场通过制度创新,释放了活力,在有限土地上挖掘潜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无疑会成为城镇化的坚实基础。
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增加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两者协调发展,将有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家庭农场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家庭农场也急需破解人才、服务和政策环境等瓶颈问题。
“种田离不开农民,但更需要新型人才来做当家人。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投入到家庭农场建设中来。”高健浩向总理提出了两个期盼:一盼加大措施吸纳高素质人才,二盼国家将有机肥使用纳入测土配方中,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总理对我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他当即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以解决。”高健浩回忆说,“他还要求我们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常熟经验成熟了,可以向全国推广。”
吴沛良认为,发展家庭农场,在以市场为主导,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搭建便捷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价格协调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提供必要的人才和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他说,江苏省计划今年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包括设立1亿元土地规模流转项目资金,给予税收扶持政策,为家庭农场量身定制技术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等。
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1.5%,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超过270多万户。
吴沛良说,李克强总理考察田娘农场的重要讲话,一定会进一步促进各地对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视。相信国家也会出台一系列相关扶持措施。这是一个大思路、大战略,代表着大方向,会带来大变化。
初春的田野,孕育着勃勃生机。按照家庭农场、股份制合作、专业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这个路子走下去,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可期,中国城镇化充满希望。(新华社记者陈刚、董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