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提前一个小时交班,马上回家,看李娜。”昨天下午3时许,家住徐东的出租车司机张毅一脸兴奋,边开车边对本报记者说。43岁的张毅,自称资深“娜离子”。“自打本届澳网开战,李娜的比赛我一场没落下。连70多岁的老母亲,也超迷她。”张毅说。随着本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展开,新一轮的李娜热已然席卷全球。
2万多条澳洲微博
彰显“国际娜”
昨晚有这样一组数据:在李娜出战决赛时,其微博粉丝数量一举跃超1500万,荣登微博热搜榜体育明星首位;截至昨日18时,微博上题为“李娜冲击澳网冠军”的话题讨论量已超过1500万条,其中23685条原创微博发自赛事举办地澳大利亚;陈坤、易建联、李克勤、吴奇隆等众多文体明星通过微博为李娜打气助威,而陈坤的一条“秀肌肉”的加油微博,更是引来数万条转发评论。
虽然未能夺冠,但再次回到大满贯决赛的李娜,几乎征服了所有人。女单决赛之前,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刊发了一篇名为《李娜扛起中国大旗》的文章,直言这位大器晚成的中国一姐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新旗手,其影响力超过昔日的偶像人物姚明、刘翔等。
一句句生动乡音
刻画“武汉娜”
昨天,国内一家门户网站有关李娜的报道专题,以这样一段话开篇——“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四通八达。武汉的女人也像这座城市一样:既泼辣又温柔;既粗糙又精细;既时尚又质朴;既安于现状又心存梦想。而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姑娘,李娜也拥有着这样的特点,敢说敢干的作风,让球迷加深了对她的喜爱与支持。”
“武汉娜”,这个让球迷耳熟能详的绰号,随着赛场上不时冒出的武汉话,渐次风靡全国。
2011年的罗兰·加洛斯,李娜更当着全球亿万观众,用武汉话祝福自己团队中的朋友生日快乐。2012年1月的悉尼网球赛决赛,中央电视台在转播时甚至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专门配备一名武汉话翻译,以便让电视观众能听懂李娜和丈夫姜山在盘间休息时的对话。“加哈子油,莫在那里坐倒”,李娜把直率、爽朗、火辣的武汉性格挥洒在世界面前。
网友发帖要求
打好“李娜牌”
球拍飞舞间,武汉这座城市也在变化。
2011年12月,“李娜和朋友们国际网球精英赛”应运而生。李娜与国际网球巨星桑普拉斯、莫亚及新秀利斯基携手,奉献了一场武汉有史以来规格最高、水平最强的国际网球赛事。
2013年初,一个更大的喜讯传来:国际网球顶级赛事、总奖金高达200万美元的WTA武汉站将从明年起落户江城,协议一签15年。路透社评论:中国将成为拥有WTA巡回赛事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李娜在其中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澳网参赛期间,李娜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遍撒“英雄帖”。“武汉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真的很希望带领好朋友们,好好参观一下这个城市,好好品尝一下这里的美食。”
“武汉娜”,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怎样用好这样一张名片,武汉人也有话说。澳网女单决赛之前,网友“老酒”为此专门在汉网发帖。“看看上海人是怎样关心姚明包装姚明的,对我们武汉人应该有很大启迪。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宣扬姚明身上的上海人的特质,并以姚明为榜样引导公众崇尚一种精神。”这位网友在文章中称,“武汉人直率、大度、向上的精神,在李娜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怎样让李娜的精神形成正能量,深入人心并引导武汉人向上,值得每个武汉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