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气象局昨日发1170万人次预警短信提示安全
时间:2012-07-26
作者:董雄波
来源:未知

北京气象局昨日发1170万人次预警短信提示安全

  昨日,房山城关街道东沙河新东关拦河坝,解放军在运沙石袋堵决堤口。“7·21”强降雨,造成东沙河新东关拦河坝决堤50米。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气象局昨日发1170万人次预警短信提示安全

  昨日,京港澳高速南岗洼段,武警北京总队某部官兵进行加筑防洪堤工作。新华社发

北京气象局昨日发1170万人次预警短信提示安全

昨日,在广渠门桥附近的白桥大街,防汛人员在路边堆积防汛沙袋。张居生 摄

  据新华社电 昨晚11时25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解除暴雨预警信息。市气象台台长丁德平表示,当天中午在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后,气象部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向全市范围发送手机预警短信。截至昨日20时许,已发送1170万人次。

  短信预报雨量提示安全

  据了解,部分市民从昨日傍晚开始,陆续收到了来自北京市气象台的暴雨预警短信,内容除了预计降雨地区、雨量外,还包括相关防范事项及出行安全提示。

  记者从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处获知,此次预警发布是针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用户,预警信息具体发送数量由气象部门统一掌握。

  预警短信侧重极端天气

  丁德平说,截至昨日20时许,气象部门已向1170万人次发送了预警短信。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已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制定了预警短信发布预案,今后对应不同等级的极端天气,将设置不同范围、等级的发布标准,面向全市发布的预警短信,主要侧重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程度较大的极端灾害性天气。

  社会单位转发预警短信

  据介绍,因“7·21”特大自然灾害对山区、郊区造成的创伤未完全平复,部分地区地质结构疏松,为避免次生灾害,如7月下旬再出现暴雨天气的话,气象部门还将可能面向全市发布预警短信。

  在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短信预警提示的同时,许多社会单位也纷纷加入转发大军。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留言称,一个半小时没看手机,一下子收到二十多条短信,保险公司、银行、团购网站等等都在提醒暴雨预报,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让人觉得很温暖贴心。

  昨晚11时25分,北京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预警,北京东部地区出现暴雨的可能性明显减小,暴雨蓝色预警信号解除。

  ■ 释疑

  昨日,北京市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从低到高分别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蓝色预警意味着未来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红色预警意味着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

  预警没有设置上限,随着降水的增强会逐步升级。当预警信息从冷色调向暖色调上升时,说明情况越来越危险。

  那是否可以认为,蓝色预警并不危险?孙继松表示并非如此。只要发布预警,都是提示公众要注意暴雨的来临。

  按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 预报

  27、28日有明显降雨过程

  新京报讯 从昨天傍晚到今天白天,北京再次迎来降雨。此外,27日、28日还会有明显降水过程。

  未来还有明显降雨过程

  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表示,从昨天傍晚到今天白天,北京平均降水量在30—50毫米。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大兴、通州、平谷、密云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

  21日的降雨之后,土地表面含水量很高,山区基本趋于饱和,再次降雨很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

  未来北京还有一个多降雨的过程。从最近来看,27日—28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还会有明显的降水过程,预计大部分地区超过25毫米。届时,气象部门会随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请大家随时注意预报。

  气象局通过多方式预警

  气象局表示,气象部门会通过多种手段预警,手机短信是其中的渠道之一。气象部门预报或预警信息在所有的公共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道路上的大屏幕等都能看到,覆盖率很高,市民想要获取会很容易。

  同时,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也会发送至市应急办等多个部门。

  河道开闸迎再次降水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说,“7·21”暴雨后,已经采取措施,给主要的城市河道开闸放水,现在已经完全按照《防汛抗旱河湖调度预案》的要求,每个河道的水位都降低到了安全水位。

  另外,国土局对易发次生灾害的地区排查、鉴定,险村、险情已经有了预案。

  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流程

  气象人工站和自动检测站实时观测各类气象数据→

  数据汇总,异常数据指向灾害性天气的形成→

  气象专家组织额外会商,判断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形势→

  撰写预警信息→

  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审批→

  通过传真传输到市政府、防灾减灾、交管、农林等各部门,同时通过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专家热线等渠道对外发布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