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生活频道《生活帮》
今日话题:青岛难被淹是谁的功劳
2011盛夏的中国被暴雨摧残。北京,武汉,长沙,成都,南京等大城市在暴雨过后都成泽国。100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如今这个“良心”正接受着空前考验。
在网友戏谑地说“欢迎来看海”的时候,人们又重新提起那个中国下水道标杆城市——青岛。因德国占领青岛期间铺设的下水管道质量牢靠、设计精良,青岛被尊为“中国最不会被淹的城市”。“德国制造”一时也备受推崇、感念。
事实真的完全如此吗?城市内涝的病灶又在何处?[详细]
官员称将青岛防汛能力全归功德国人说法不正确
齐鲁网7月23日讯 雨季来临,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内涝,有些城市都可以游泳了,但是在咱们青岛,从来没发生过内涝,还被网友称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原因是什么呢?今天记者来了一番探险,走进了青岛所谓地下排水网里面。
青岛城市排水管网 宽到可以跑汽车
在青岛栈桥边游玩的外地游客可能不知道,就在离栈桥一百米之外的这个洞口就是青岛城区的一个重要排水口。这是青岛排泄雨水的其中一个暗渠,宽三米、高两米五,比城市里有些单行道还要宽敞。从这个位置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隧道非常宽,容纳大排量的小汽车通行完全没有问题。
记者从青岛市排水管理处了解到,这种通向大海的排水暗渠对于青岛的城市排涝功不可没。
排水系统3000公里“德国造”占1/30
刘鲁峰主任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暗渠,是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至今在青岛依然沿用的有80公里左右,这种排水口根据城市的格局分布在前海各处。
刘主任告诉记者,德国在青岛建造的排水系统具有一定前瞻性,对当时城市的排涝起到很大作用。但随着青岛城市的发展,目前青岛使用的排水系统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造的,总长达到两千九百多公里,德国建造的排水系统占的比例很小,因此网上把青岛城市防汛能力全归功于德国人的说法并不正确。
刘鲁峰:“从数字来看,它三十分之一都占不到。”
另外,青岛之所以能够安然度过雨季的考验,没有发生城市内涝,除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健全排水系统起了大作用外,还与青岛自身地理优势有关。
刘鲁峰:“青岛是一个沿海的丘陵地形,这种地形使得雨水比较容易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