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对环境的担心,而引发的百姓群体抗议事件也开始增多,比如早些时候的厦门PX项目,就因市民的散步与政府最后的理性决策而迁离厦门。还有,大家印象深刻的广东番禺关于建垃圾焚烧场的百姓与政府的博弈与沟通,最后也以垃圾焚烧场暂停而告一段落。但是,“暂停”二字也意味着事情并没有结束,记得我在当时的节目中说过这样的话,今天公民捍卫了自己的权利,但接下来需要尽公民义务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比如垃圾分类,我们会做得好吗?从本周开始,广州向台北学习,试点垃圾不落地的模式,而且要逐步按垃圾袋计量收费。这一切如没有市民很好的配合,就无法实现,考题来了,我们会答好吗?《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政府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话”。
解说
本周,“垃圾分类”成了广州城最热的一个词。不仅媒体关注,老百姓热议,本周二,广州市还召开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部署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长号召广州市民打一场垃圾分类处理的“人民战争”。
陈建华 广州市市长:
要求全市公务员,再说一遍这公务员是包括在财政领工资的,做好表率,一个都不少的带头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万庆良 广州市委书记:
市的相关常委,副市长,要组成一个督导组下到区,下到企业,下到街道社区进行督导检查。
解说:
“垃圾分类”,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词,从2000年开始,包括广州在内的很多城市都搞过试点,然而结果并不理想。除了一个个写有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外,一切都还和以前一样。“垃圾分类”,留给人印象的更多是作秀。
广州市民:
我就看见他们(环卫工人)都是一个桶来收垃圾,所以我就觉得,这样就造成分和不分类都是一样。
解说:
垃圾分类叫喊十几年,我们的水平基本上还是原地踏步。然而,众多城市已经开始面临垃圾围城,广州就是其中之一。据报道,广州现有垃圾填埋场容量已经饱和,中心城区每天6000吨垃圾将无处可去。
万庆良 广州市委书记:
如果这两年不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和投入,到时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垃圾围城的危机。
解说:
垃圾围城的压力逼迫着广州,决定举全市之力推动全民垃圾分类处理。“垃圾不落地”“厨余垃圾专袋投放”“生活垃圾按袋计量收费”“餐厨垃圾集中手机处理”,广州市对垃圾分类进行四个模式的试点,出台了一些列配套政策,广州以高调的姿态展现了它的决心,然而在很多市民看来,如此“苛刻”的扔垃圾制度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广州市民:
每月五十个垃圾袋 即便是五毛钱一个,都要二十五元。
广州市民:
因为每天买东西都有一些包装袋,完全可以装垃圾 这些东西也应该充分利用。
解说:
按照广州市的规定,垃圾袋会贴上防伪标志,并标明编号,如果发现有居民没有做好分类,执法人员可以根据编号追查并处罚。垃圾不仅要专袋,不能随时随地扔了,而且多扔还要多给钱。“垃圾分类”和传统的扔垃圾变化的确是有点大。
广州市民:
马路会有很多垃圾,那个渠道仍垃圾要钱,这种不要钱,他可以趁没有人的时候仍垃圾。
解说:
据广州市城管委介绍,“垃圾不落地”、“厨余垃圾专袋投放”等都是学习台北、日本等城市垃圾分类模式。这些听上去很美的垃圾分类模式要让老百姓一下子接受并不容易。显然,广州市政府也明白这点,从去年开始先在部分社区进行试点,今年六月又在新闻发布会中答疑释惑,还联合媒体在社区举行各种垃圾分类宣传,市长也亲自出马当讲解员。
陈建华 广州市市长:
说得好听一点,我是负责处理垃圾的市长,垃圾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说,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解说:
本周一部儿童环保舞台剧《垃圾总动员》正在广州紧张排练,参演的孩子们被设计成易拉罐、废电池等生活中常出现的“废弃垃圾”形象出现,以垃圾和人类的战争为主要情节,让孩子们人们认识到“垃圾要分类”等环保基本常识。
卢小狼 《垃圾总动员》编剧:
因为小朋友会带着家长去看,他们的家长和小孩一起想到垃圾分类,包括同学他们之间相互传,从这个角度看它的宣传效果比较大。
解说:
这部将于下周公演的儿童环保舞剧得到了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垃圾分类的普及,除了制定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除了号召“人民战争”之外,更需要的是不断的普及宣传。从孩子开始,潜移默化影响、转变身边的人们。
广州市民:
这种分类习惯不是为了谁,为市长,是为了我们自己。
陈扬 媒体人:
现在是一个全新的开端,要什么时候做到像台北那么好,这个答案要以后才知道,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一定要去做,做好它(垃圾分类),这才是最重要的。
白岩松:
曾经发生的番禺故事,现在看来可以当作经验来进行阶段性总结。三年前,一些知识水准和公民意识都很强的番禺人,看到了立即建垃圾焚烧场其中所蕴藏的风险,于是用公民行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与此同时,政府也与之良性互动,对话而不是对抗,最后项目暂停,但新的互动随之开始。市民也知道垃圾与日俱增,不建垃圾焚烧场不可能,但如何尽早好好地垃圾分类,以免将来垃圾焚烧的时候带来真正的危害,就是眼前必须做好的事,而这就又成了市民要承担的义务,但是市民很配合地开始行动了。
广州网友 无饭主妇:
一般我把可回收的(垃圾)就放在这个篮子里边,然后这种纸,这种装鸡蛋的(纸壳)都是可以回收的。还有每天喝的瓶装牛奶,它那个盖子是一种铝,喝完牛奶我就把它拿水冲一冲,金属的瓶子把它装起来,装好一瓶了其实就是很多的金属了。这些就是厨余(垃圾),水分比较多,因为我有种花 ,我就把它放到花盆里去,好像番茄那些(垃圾),两天就没有了。里面的饭粒也很快就可以分解掉了。
解说:
网友无饭主妇只是一名普通广州市民,事实上,如今许多广州市民都已经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上的进步,或许要归功于两年多前那场震动全城的大讨论。2009年9月,广州市计划在番禺区大石镇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2000吨的垃圾焚烧厂,而距离焚烧厂选址两公里外,就是享誉广东地产界的番禺华南板块,分布在这里的楼盘,因为环境优美、品质高端而吸引了超过30万广州人来此定居。华南板块的居民担心,垃圾焚烧会释放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因而强烈反对政府规划。
广州市民 心湖:
这个地方号称是广州的后花园,当时我们来买这个地方,当然是享受它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想来这里呼吸这个垃圾焚烧发出的臭气和毒气。
广州市民 姚姨:
二十年以后得癌症的话,我都七十多了,但是我的孙子,这个月准备生下来了,还有十天八天孙子就出生了,我是绝对不敢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
解说:
在2009年的最后几个月,许多华南板块的居民走出家门,签署反对意见书,并通过信访、上网等方式,向负责此事的番禺区政府,广州城管委等部门表达诉求。而政府部门最初的反应,一度让市民代表很灰心。
广州市民 罗建明:
每一个月去信访说的内容,跟第二个月再去讲的内容基本上都会一样。每一次去都觉得没有效果,就好像他在不断绕圈子,没有人得到一些很具体的答案。
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锡锌 教授:
过去的这种传统的管理有一种思维惯性,就是为民作主,好像一切就是都由我说了算,我就代表所有公共利益了。就算你是出于公心,如果没有这种有效的信息公开,多方利益表达,参与,还有有效的监督,如果没有这些怎么能够让各种各样的利益主体心服口服呢,如果他们不能心服口服的话,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 ,包括网络上的这种攻击,包括现实中的各种各样的集体行动。
解说:
转折性的事件发生在2009年12月19日,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走进社区,与华南板块的50多名业主代表召开了座谈会,长达3个小时的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垃圾焚烧厂暂停,但居民要配合政府部门做垃圾分类,以便减少垃圾总量,给现有的填埋场减压。
广州市民 罗建明:
作为民众我们是垃圾的制造主体,你自己要行动起来。我们都知道填埋或者焚烧最终的危害会带到我们的身体,那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只能自己行动起来那才行啊。
解说:
罗建明是丽江花园小区的业主。他参加了最初的居民请愿、与区委书记的座谈、以及此后几乎所有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居民行动,现在,他几乎已经成了垃圾处理方面的专家。
广州市民 罗建明:
我其实在2011年初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原来可以这样做公民》。回顾2009到2010年,在广州所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就是民众跟政府之间并不是说天然地就会对立起来,怎么让民众的声音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来,然后政府会采纳到他们的一些想法跟意见。这是很重要的。这个可能广东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地方,就是至少民众可以有一个渠道可以说说话。
解说:
按照国际经验,垃圾分类之后还是要焚烧,只不过严格分类后的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致癌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所以广州市政府现在还要建垃圾焚烧厂。最新的选址从番禺华南板块,转到了临近顺德的番禺大岗镇,现在大岗镇的居民和顺德市民又开始站出来,表达担忧和反对了,新一轮解释和博弈,即将开始。
白岩松:
围绕番禺的对话过程,或许很多经验可以总结,比如对话当然比对抗好,双方理性当然比非理性好,还有一点万万不可忽略,不管是垃圾焚烧场项目,还是污染企业的新建,越早与市民沟通代价就越小。如果像大连那样,投入那么多再搬迁,恐怕谁也不愿意看到。可是应该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却往往做不到。一转身,在什邡等地又上演不透明操作,老百姓发现,对抗,然后搬项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早知结果为何当初不改正做法呢?
王锡锌:
环境的领域一方面所有人都关心的,人们对于各种各样的环境的负面信息容易获得,因此环境的领域的确是一个更容易唤起民众的权利诉求,激发他们参与行动的一个领域。
解说:
从厦门、到大连再到广州,短短4年间,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曾因为环境问题,而陷入过风波中。2006年底开工建设的厦门海沧区px化工项目投资逾百亿,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却因距离市区过近、有重大隐患,被105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迁址,引发市民强烈注。2007年12月13日,厦门市政府终于开启了公众参与的最重要环节市民座谈会,49名与会市民代表中,超过40位表示坚决反对上马PX项目。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决定迁建PX项目,这时距离项目开工已经整整一年。
马怀德:
现在有人总结我们群体性事件的几大类型,一个就是农村的土地征收,一个是城市的房屋拆迁,一个就是环境污染损害,过去可能你政府做了决策,属于逆来顺受,他希望参与到决策中来。
解说:
厦门px项目最终迁至漳州,然而它的后续效应却没有停息。两年后的2011年8月,一场台风将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附近的防波提冲毁,距离两个PX储罐仅有50米,引发市民恐慌,要求化工厂搬迁。一周后,大连市委决定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称该项目将被搬迁。
王锡锌:
往往我们看到这个很多问题出来以后,最后说政府说你看我们数据都有了,早干什么去了?不要只是把信息的释放和民众的参与当做事后的危机公关,应该放在当做决策过程中,为了获得公共理性,而必须要做的一个步骤。
马怀德:
看起来有些决策侥幸过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留下后患,特别是新型媒体快速发展之后,在公民意识方面的互相影响,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问题,可能今天在一个地方,明天后天有可能遍及全国。
解说:
7月3日,在经历了一周的风波后,四川省什邡市政府正式发布通告称,今后不再建设钼铜项目。至此,什邡震后首个超过百亿投资重大项目的命运,画上了一个问号。从厦门到什邡,除了关注度大幅增加,细节的关注也在增加。2007年厦门PX事件,网民基本停留在认知层面;2009年广州番禺事件时已经在搜索“污染控制标准”这样相对专业的信息;广州番禺事件后,更多人开始关注媒体的相关评论。
马怀德:
公众意识也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鼓励推动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无论是厦门的PX事件,还是大连的还是这个什邡事件,我想最后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是个大问题,这会改变整个社会的这个发展进程。
解说:
在搁浅18个月后,曾引起争议的厦门PX项目移址80公里外的漳州,总投资计划从原先的108亿元升至137.8亿元,并列入了国家重点规划。而在漳州的热门网络社区中,尽管2009年起就有市民发起关于px项目的讨论,但应者寥寥。而在漳州当地的报道中,这个庞大工厂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2012年将是漳州px项目的投产之年”。
王锡锌:
不能够说领导一高兴项目就上马,老百姓一不高兴项目就下马,当初上马的时候没有讲清楚理,现在下马的时候也没有讲清楚理,这个整个对事件的公共理性的探求没有进行体制性的反思,未来换到别的地方类似的事件又以相同的方式重新上演。
马怀德:
当公民意识觉醒,维权热情高涨的情况下,政府是害怕躲避这种新的社会趋向呢,还是说要积极的应对的,逐步地通过沟通、谈判,什至是博弈,来势形成一种共识,促进决策的这种科学和民主化。
白岩松:
厦门PX项目在市民的反对和政府的理性决策之后离开了厦门,但请注意,只是离开厦门,而不是不建,不过是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重建而已。番禺的垃圾焚烧场也不是不建,而是暂停。垃圾一日不停地产生,将来会不建吗?大连、什邡的有关项目想必也都如此吧?但是,搬家换地儿不能只是简单的位置变动,该变动的还有思维定势,不能再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公开、透明、民主、理性,该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