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朝鲜在华留学生生活:和中美同学无隔阂
时间:2012-07-14
作者:董雄波
来源:未知

  早上6点,33岁的朝鲜留学生金明日开始了他在中国一天的生活。洗漱、早饭过后,7点钟,他准时踏进了自习室。

  此时,已有几位朝鲜留学生先于金明日来到自习室里学习。他们将在东北大学度过4年时光,第一年学习中文,之后三年学习专业课,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课堂上写征婚启事很兴奋

  东北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1987年起与朝鲜金策工业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2010年11月起作为合作内容之一开始招收朝鲜留学生。

  据东北大学介绍,目前该校共有96名朝鲜留学生,是中国接收朝鲜学生最多的高校。不过,目前还没有公开资料显示朝鲜留学生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分布情况。这些学生大都攻读自动化、计算机、冶金等理工专业。而即便是中国学生读这些专业也是要狠下工夫的。

  因此,这些没有汉语基础的朝鲜学生,更是格外用功。“他们很刻苦,学习目标明确,经常自发地上早自习和晚自习,而且喜欢几个人一起组成小组学习,”东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刘淑英老师说。

  在课堂上,朝鲜留学生的表现也十分积极,而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沉闷。教室里,中文老师正在以“如何写征婚启事”为题目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这个话题,让朝鲜的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越发积极地发言。“我看过相亲节目 非诚勿扰 。我们朝鲜没有这些,也没有在报纸上征婚的。我们结婚很简单,”金明日说。“他们也经常在下课后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很好学,”东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中文的尤晶老师说。

  朝鲜留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通常一年后他们就能全部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有的甚至可以通过最高等级的测试。“事实上,我们能看懂一些汉语,但是听说很费劲儿。”金明日介绍,朝鲜小学有汉语课,而且平时他们科研读的技术资料也大都是中文的。

  大市场里淘中国电器

  在接受采访的留学生中,最年轻的金明日还获得了东北大学中文演讲比赛的三等奖,奖品是一对情侣表。“我回国后就把女表送给妻子,”金明日提起这个眼神发亮,十分开心。

  与如今中国年轻人习惯用手机看时间不同的是,几乎所有朝鲜留学生的手上都戴着手表,颜色出挑,很像中国上世尼八九十年代曾经流行的款式。

  他们身材都偏瘦,肤色健康。穿着很朴素,以灰、藏蓝等颜色为主。但很注重仪表和礼节,在接受采访时,还特意打上了领带。“平时不管在哪看到我,他们都会向我问好甚至鞠躬。这有时候让我感觉不好意思,因为他们大都比我年长,”30岁出头的尤晶说。据她介绍,每年新年,朝鲜学生还会送给她朝鲜风景的挂历作为礼物。“礼物虽小,但是包含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很珍贵,也很让我感动。”

  不过,如果你认为这些传统、恭谦有礼的朝鲜留学生远离时尚,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几乎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手机和电子词典。而这些,都是在沈阳著名的电子一条街——三好街采购的。平时,他们最喜欢逛的还有东北最大的批发市场——五爱市场、南塔鞋城和家乐福超市。

  “联想的电脑很好用。五爱市场很大,啥都有,”金明日对当地衣食住行的热门地点十分熟络。

  “他们课外的生活还是挺丰富的,有时还自己组织聚餐,就在校门口的金汉斯烤肉自助,”尤晶介绍说。

  “每次去大家都吃得很开心,”金明日说。而最受朝鲜留学生欢迎的要数中国的白酒和茶。今年暑假,他们将回国探亲,每个人都准备买一些回去做礼品。朝鲜的饮食口味偏淡,白酒度数也较低。这让在中国东北这样一个重口味地区生活久了的朝鲜学生们,回家后反而不适应。“回家吃觉得太淡了,受不了。”

  跟中美同学都没有隔阂

  据尤晶介绍,像金明日这样的公费留学生班里一共有9个,都是朝鲜金策工业大学的在职老师,每个月有2000元的生活补助,看病可以全额报销,因此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可以如此无忧。另外3个自费生的父母都是在沈阳工作,文科生和理科生分别要缴纳每年16000元和20000元的学费。

  事实上,除了外派教师进行科研学习,朝鲜还派出了基层官员到中国培训。自去年11月起,经中朝双方共同商议后,由商务部主办的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黄金坪和威化岛经济区管理官员研修班已经在中国成功举办了三期。该培训班每期20天左右,每个班有100左右的朝鲜官员,分别在吉林大学和大连行政学院接受培训。在授课内容上,主要是讲中国开发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与官员研修班相对封闭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是,金明日所在的班里除了朝鲜学生还有6个韩国留学生、2个日本留学生和1个美国留学生。他们相处很融洽,并没有非常明显的隔阂。

  “班里有很多国家的同学,性格也不一样,听到大家发言也能让我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43岁的咸金赫说。在来到中国之前,朝鲜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其实并不多。“我很紧张,担心一个外国人到这里,中国人会怎么对待我,”金明日说。然而事实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善良热情。

  咸金赫回忆,因胃痛到校医院看病,刚来不久的他无法用汉语顺畅地跟医生交流,周围的学生就主动帮忙指引,医生也非常耐心。并提醒他留好病历、发票等可以报销。学校里的生活条件也让他们感到很满意。“房间里可以看电视,还有专人打扫。”

  不过,也有他们不适应的地方。“街上人太多了,空气也不好。”咸金赫说,刚来的时候,他还因此而气管发炎。

  最让他们佩服的还是中国的学术水平。一位美国学者,同时也是金明日老师的导师,曾来到东北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这让金明日无比兴奋,也坚定了他在中国深造的信心。“我希望了解世界最新的前沿技术,在这里仅学习3年可能不够用,”这个机械设计方面的准博士有点遗憾。他计划在回国后继续跟导师联系合作,研究机床技术。

  “读博后,我们的科研能力将会有很大提升,回国后也能传授给学生,”40岁的吴贤规正在攻读电气工程专业。中国日报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