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反劫机英雄机组7月9日在海口举行媒体见面会,讲述惊心动魄的16分钟生死较量。(南海网记者张茂摄)
在反劫机过程中,乘务长郭佳第一时间按下了应急通话铃,向驾驶舱发出警告提示,并用餐车挡住驾驶室门。(南海网记者张茂摄)
“6·29”反劫机英雄机组受表彰。(南海网记者张茂摄)
6月29日中午12时25分,天津航空飞机GS7554从新疆和田机场准时起飞,飞往乌鲁木齐,飞行状态一如往常的顺利,安全平稳。
12时30分,飞机飞行至5700米高空,即将进入水平飞行。此时,机长邹劲松突然感到驾驶状态不稳,客舱里传来尖叫声和急促奔跑声,还有一阵嘈杂的打斗声,“客舱紧急呼唤”按钮急切闪亮了,“有人劫机!”邹劲松当即判断。
从那一刻起,乘务长郭佳、安全员杜岳峰等机组人员不畏牺牲、果断处置,与暴徒殊死搏斗,在旅客协助下用16分钟成功制服暴力劫机歹徒。
12时46分,飞机安全返航降落和田机场……
16分钟的空中生死较量,如今看来依然惊心动魄。7月9日,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坦言,就是这16分钟成就了国家反恐斗争的一次成功案例。而经细细剖析,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海航安全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
英雄机组16分钟制敌专业力量很关键
“‘三股力量’支撑了16分钟的空中搏斗。”海航集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海航航空董事长王英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正义的力量、群众的力量、专业的力量是“6·29”反劫机英雄机组成功反劫机的保障。
王英明表示,由9名成员组成的机组是一支专业化训练的队伍,在反劫机行动中,他们有着其他人不可取代的作用。鉴于不便透露更多细节,他坦言“专业的力量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王英明所说的专业力量既表现为机长邹劲松沉着应对,启动紧急预案,并成功返航,也表现为机组人员在紧急预案中,没有落下一个步骤,顺利完成所有程序——乘务长郭佳第一时间按下了应急通话铃,向驾驶舱发出警告提示,并按照机长反劫机指令推出餐车防止歹徒攻击驾驶舱。安全员被袭击苏醒后,立即取出执勤器械与歹徒展开搏斗。乘务员几乎用哭喊的声音通过广播请求旅客协助,参与反劫机行动。副驾驶杨海涛负责通讯联络,立即向乌鲁木齐区调及和田塔台报告飞机遭遇劫机,申请紧急返航,并要求机场做好反劫机预案。观察员陈开元做好应急准备,盯着监视器,监控客舱情况,随时保卫驾驶舱安全。
王英明说,英雄机组的成功返航是长期专业训练的结果,也是海航企业文化的长期滋润开出的花朵。
一个“严”字打造海航安全文化
“安全”是海航反劫机英雄机组带给乘客最珍贵的礼物。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陈文理9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一个字、一条线”诠释了海航对“安全”的概念理解。
“一个字就是严。”陈文理说,“严在日常训练上”,平时在模拟机进行飞行训练中,全程安装摄像头,员工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全程监控。“严在安全意识上”,海航集团平时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学习,各种考核、训练都必须要达到要求。严在奖惩上,说到这,陈文理笑着说,“刚才大家已经看到了海航集团奖励的力度,但是我们的惩罚制度也是很严格的。”这就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精益求精。
“一条线是指安全这条高压线。”他说,安全与人民财产、生命相关,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相关,“我们可以假设,如果GS7554机组没有成功反劫机,那后果会如何?”陈文理说,正是因为这条高压线已经深入海航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在意外发生时,才能沉着冷静应对。
陈文理说,海航的安全企业文化,已深入海航每一位干部员工的心里,表现在执行任务的一言一行中。“正是由于海航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换来了中国民航局‘飞行安全奖杯’终身落户海航的可喜成绩。”
据介绍,机组成员在执行每一次飞行任务之前都要作至少两方面的准备,一个是技术准备,一个是飞行、空防安全准备。如果准备不到位,就会受到惩罚。“虽然一年365天都在飞,但是机组成员会将每一次飞行都当做新的飞行,严格按照标准准备。”陈文理表示,海航今后依然会把安全训练放在第一位。(南海网海口7月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李晓梅实习生李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