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着手调整校长助理 专家称头衔含潜在利益
时间:2012-07-05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北大官网截图

北大官网截图

本报讯 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公布的领导机构中“设11位校长助理,共27位校领导”,引发公众“校长牛过部长”的质疑。昨天北大发表回应称,11位校长助理是服务性岗位,大部分校长助理是兼职服务,并非所谓“校级领导”。据了解,北大已经着手考虑对校长助理等制度和管理岗位进行优化、调整。

记者登录北京大学官网,在领导机构一栏里,共有包括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总会计师、秘书长、校长助理等岗位,一共27人(2人兼任)。其中校长助理共有11人。此前媒体报道中将北大与一些部委进行比较:一个副部级高校校长都拥有11位助理,而各部委部长助理的数量都很少,其中最多的是商务部和财政部,均为4人,文化部仅为1人。引发公众“高校行政化严重,校长牛过部长”的质疑。

昨天,北大就此发表回应称,北大的11位校长助理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服务性岗位,大部分校长助理在学校是兼职服务的,他们或是某个院系的教授,或是某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北大的校长助理的设置不同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的“部长助理”职位,职位的设立并不占有专门的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并非所谓的“校级领导”。北大还表示,该校校长助理的本职工作还是教学和科研,他们兼职协助分管校长处理相关事务,这在北大是常态。

记者了解到,公布的这11位校长助理的确还担任着其他职务,如马化祥是北大的党办校办主任,黄桂田是经济学院的党委书记,邓娅是北大教育基金会的秘书长,张维迎则是在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时担任的校长助理。记者注意到,其他许多高校也普遍设立了校长助理这一岗位,这些助理也普遍是兼职,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三名校长助理中,曹卫东是党办校办主任,杨耕是北师大出版集团总经理,张凯是北师大资产管理处处长。

对于校长助理多的情况,不少教育学者认为,助理这个过去辅助、参谋型岗位,已经成为一些人攫取利益的途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微博)认为,“校长助理”的岗位不同于副校长需由上级部门任命,可以自己设置。虽然不占专门岗位和行政级别,但“校长助理”的头衔仍能带来很多潜在利益,如方便地进行公关学术和社交学术,有头衔、行政职务者有更大几率获得各种课题,已是公开的秘密。

而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则认为,中国高校行政化的问题,不在于很多人当了官,而在于设置了“初级、局级”等行政化浓厚的阶层,“国外大学也有管理层,但中国高校把管理分成了三六九等还不够,在处级院长和局级校长间还要加个助理的领导级别,就说不过去了。”北大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也认为,大学管理是必要的,去除行政化的弊端,要上下齐努力。他透露北大已在考虑对校助等治理结构方面的制度安排和一些管理岗位进行科学的优化、调整和必要的、有计划的改革。

有话要说

校长在忙啥?

陈志国:牛,太牛了,这校长太好当了。

yege(120632635):占没占用行政资源,去财务查查。这非常明显就是体制问题,校长下面还有各部、各处吧,他们管什么?是哪个部哪个处的事就归哪个部门管不就行了?非弄一群助理干什么?这是校长的悲哀。

/yl风之天空(158873459):学术必须独立,校长从行政事务中脱身,才能有时间有精力解决学校事务,才能撤掉那么多副校长、校长助理。

这里是北京(641999609):精简是正道,一职多责是发展趋势。

元元本本(153468973):校长忙应酬,所以助理多几个也是好事。

娟儿(811841633):我以前在大学也做过校长助理,没啥,都不是正式的,学生兼职,很正常啊。

点云(641945195):大学行政化的倾向?这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记者张航)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