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 廉价中国 已经终结, 消费中国 正在开启。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的老总来中国,在中国,为中国”。在昨日的“2012跨国公司中国峰会”上,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发布的一份名为《跨国公司未来的“中国之路”》的报告指明了这一趋势。毕马威华南区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跨国公司看好中国未来发展,他同时说,前海将会为深港两地注入一剂“强心针”,服务业有望实现高速发展。
跨国公司对中国兴趣依然浓厚
据毕马威华南区首席合伙人龚永德介绍,毕马威和一家研究公司利用几周时间,采访了13家企业的CEO和高层共同完成了这份报告。这13家企业分布在生产、零售、服务、贸易等不同行业,有一定的代表性。
报告指出,中国内陆经济的成功发展是未来几十年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中国和国际跨国公司的命运会一直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过去20年中,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从1990年的4%上升到如今的14%,而跨国公司的总份额则达到了惊人的25%,其国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更是增长到32万亿美元。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和国际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出现一些调整,如中国正在全面反思其对外商的开发政策,一些跨国公司也不再将中国视为它们唯一的增长来源地,而是将目光投向中国以外的其他新兴经济体,但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兴趣依然浓厚。“毋庸置疑,中国市场规模大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内陆地区拥有7.2亿人口,GDP总额31500亿美元,无论是充当产品供应地还是建立零售网点,他们对外资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廉价中国”时代已终结
报告指出,许多跨国公司发现在华的经营环境日益艰难,它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廉价的产品制造和服务外包国家了。在中国营商环境不断转变的情况下,跨国公司遭遇的最大挑战是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消费品行业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峻。因为中国以往劳动力成本低廉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成本优势,但随着中国人口老化,这种成本结构出现了彻底变化。
为此,“邻近采购”现象日趋普遍。跨国公司正在寻求更接近本国市场、交货周期更短的制造地,这样可节约成本。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将告别“世界工厂”时代。首先中国是不容易被替代的。中国的年出口额几乎相当于其亚洲新兴市场年出口额的总和。此外,中国某些大型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的国家总吞吐量,如印度和越南。
令人乐观的是,为寻求出路,中国制造业正努力通过投资资本设备(替代资本)或学习新型生产技术(如精益制造)来节约成本。一些跨国公司期望,中国制造商能够在2至3年内保持价格稳定,甚至进一步降低价格。这样,中国制造业将能够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
“消费中国”潜力巨大
随着“廉价中国”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消费中国”。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包括更加严格的劳动法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只要持续推动改革,经济发展将更加均衡,即经济发展更多来自于消费,而非投资。届时,跨国公司也会逐渐将中国视为消费市场,而不只是一个采购基地。
毕马威调研的跨国公司都表示看好中国中产阶级,他们的大概年收入在5000至2万美元之间不等。龚永德在昨日的发言中表示,中国大陆有超过1亿人的购买力在1万美元以上的,在5000美元以上的有差不多3亿。“中国单单一个中产阶级就有4亿人,差不多是一个欧盟的数量,也是美国人口的1.5倍,很多跨国企业都看准这个市场。”龚永德说。
前海将为深圳带来非常好的机遇
在谈及深圳未来发展时,龚永德表示,前海可能会为深圳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他盛赞将前海打造成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设想,他说,现在在内地贷款的利率比较高,离岸人民币的利率则较低。去年有一些香港企业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利率只有2%以下,现在离岸人民币的资金池不是很大,将来前海做大的时候这个资金池可以做得比较大。他还建议,要先让深圳的企业先行先试,这样才能把更优质的企业带到深圳来,这将对深圳本身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