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报告称2011年百亿问题资金已全部追回
昨天,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表示,上年审计查出的问题,被挪用和滞留资金143.94亿元已全部追回或拨付,挽回和避免损失60.66亿元。
文/本报驻北京记者李颖
财政部“独揽”政府采购现监管漏洞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1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指出,财政部在向全国人大报告2011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时,少报19.22亿元超收收入安排情况。同时,由于政府采购标准的制定和采购代理机构的资格认定、审批、授予、考核、处罚都由财政部负责,使得政府采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
报告进一步披露,在财政部授予甲级资格的633户采购代理机构中,有129户社会保险费缴纳证明与实际缴纳情况不符;未按规定向国务院报告6家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结果,也未依法处理涉嫌违规单位和个人。
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违法违规减少
刘家义说,此次共审计50个中央部门,延伸审计270个所属单位,审计预算支出1460.24亿元,占这些部门预算支出总额的30%。他表示,总体上,部门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逐步提高,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减少,挤占挪用、多申领预算资金等违规问题金额分别比上年减少13%、61%。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审计1460.24亿元部门支出预算中,有212.87亿元(占15%)当年未执行。
人口计生委等多部门违规收费2.07亿
刘家义指出,在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国土资源部等2个部门本级和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等5个部门所属单位多申领财政资金2191.91万元;商务部等3个部门本级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42个部门所属单位违规转移套取资金1.57亿元,其中2884.1万元用于发放补贴;人口计生委等5个部门本级和民航局清算中心等10个部门所属单位自行设立项目违规收费2.07亿元。还发现7.7亿元非税收入未按“收支两条线”规定及时上缴。
刘家义还指出,目前“三公经费”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不利于发挥约束和控制作用,也容易造成社会公众误读。审计发现,海关总署等12个部门本级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54个部门所属单位直接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基本支出3.93亿元;民航局等20个部门本级和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院等62个部门所属单位在预算科目、支出项目间调剂使用预算资金7.75亿元,个别部门还存在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现象。
他表示,对审计指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了106项整改措施,已通过收回资金、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报表等整改问题金额9.58亿元。
违法行为开始向民生领域渗透
针对最新审计报告,审计署官方解读认为,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昨天表示,在此次审计中,审计署共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112起,涉及300多人。
审计署发现,这些案件中大多为利用公权谋取私利、侵蚀公共资源、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并有向民生领域渗透的趋势。这些案件涉及司局级及以上人员22人,占总数7%;“一把手”职务腐败问题也较突出,有43起,约占38%。金融、土地、国有资产管理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案件依然较多,有92起,占82%;还有14起,约占总数13%,发生在医疗、社保、教育等民生领域。
审计发现,借道“中介服务”等第三方进行权钱交易成为一些领域腐败犯罪新形式。审计共发现此类案件14起,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中非法获利5.76亿元。
京沪高铁全线土建招标违规
刘家义表示,在对京沪高铁等多个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时,审计部门发现,招投标管理不规范问题仍较突出。审计共发现此类问题金额389.05亿元。在京沪高铁全线的土建招标中,铁道部违规将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获取时间由至少5个工作日缩短至13小时,从获取到递交时间由规定的一般不少于7天缩短至不到24小时。
审计还发现一些项目投资和进度控制不够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