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空间站示意图 新华社
昨天,神舟九号成功飞向太空,将与天宫一号(微博)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将在天宫一号载人空间实验室进行生活和科学实验。
他们将进行哪些科学实验?和普通老百姓有哪些关系?都市快报采访了绍兴籍航天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
记者 冯志刚
可监测钻井平台漏油情况
都市快报:对接后,3位航天员要做哪些实验?
庞之浩:3位航天员主要任务有两个:首先是实现航天员手控完成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其次是进入天宫一号进行工作和生活,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10多天,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天宫一号做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主要包括地球环境监测、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环境探测实验等3项内容。
天宫一号安排了一个高光谱成像仪,用于地球环境监测。地球上的大气污染情况,国家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海洋资源分布,以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情况等,都可以通过高光谱成像仪进行探测。类似渤海湾钻井平台漏油事件,漏油对多大海域造成污染,也可以进行详细统计。
在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方面,将开展复合胶体晶体生长实验,研究微重力环境下胶体晶体的生长机理和相变规律。胶体晶体是光子晶体的一种,可以做成光的滤波器,例如禁止光通过,或让某些特定的光通过,或做成光开关等。这实际上是新材料的合成实验。
刘洋将做太空医学实验
都市快报:这些具体科学研究和老百姓有哪些关系?
庞之浩:载人航天是科技密集型尖端技术,给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带来很多变化。
例如生物医药——去年“神八”上天,载有温州医学院研发的两种生物药品:国家一类新药工程菌种和转基因红花种子。科研人员希望在太空辐射和失重状态下,两个样本会产生基因变化,从而分离出更多的药用蛋白。
利用太空环境研制新型药物,是未来航天实验的趋势。这次女航天员刘洋的太空医学科学实验,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没有太空育种实验,但成果还是值得记住。
在太空育种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到目前为止,中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进行了10多次近100多种农作物的空间搭载实验。如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等,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航天种子的好处是性状稳定、抗逆性强、更高产和更耐盐等,“太空5号小麦”口感好,“太空万寿菊”花期延长,能达到9个月。
首次携带活体蝴蝶升空
都市快报: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实验?
庞之浩:天宫一号上携带着众多实验用的航天食品,这次也将跟随神舟九号返回地面。研究人员要观察它们在太空长期运行后发生的变化。
神舟九号还首次携带活体蝴蝶升空进行实验(另据报道,随“神九”升上太空的,是白带锯蛱蝶的卵和蛹)。
此次,航天员上天还将进行一项实验,验证再生技术系统。
航天员呼吸、排汗产生的水汽将由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对这些废水进行再利用。比如,通过电解制氧装置将纯水制成氧气,通过动态水汽分离装置,将尿液进行分离,验证“尿液循环器”能否做到“尿变水”。需要说明的是,由此产生的水不是供人喝的,另有用途。
中国航天技术属于第二梯队
都市快报: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将形成空间站雏形。目前,我国空间站在国际处于什么行列?
庞之浩:西方媒体曾渲染中国的“太空霸权”,其实,即便是10年后中国的空间站投入使用,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与美俄这样的“第一梯队”国家仍相去甚远。
俄罗斯在1996年就建成了多舱段的空间站,且是一个核心舱对接5个实验舱;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已经发射了100多艘,经过三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美国在1973年就建成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航天飞机虽已退役,却完成了大量载人工作,其研制的第三代飞船是世界上唯一的登月式飞船。
目前,美俄联合建设的国际空间站达400多吨,有13个舱段。中国未来的空间站由3个舱段组成,重量大概在60吨量级,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尽管还不能与美俄相比,不少航天界的学者已经戏称中国为“第二梯队”中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