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王思海)北京市教委与各区县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明确要求如果区域内有未达标学校,区县不能把经费投入到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或用于建设“豪华学校”。同时要求各区县逐步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学校不得设重点校和重点班,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记者从12日举行的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启动会上获悉,北京市已经制定了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包括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大类指标,20项细化要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95%、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减轻等都纳入了评估体系。评估系统满分100分,各区县分数达到90分才算及格。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为确保所有学校硬件达到中小学办学标准,从今年起,如果区域内有未达标学校,区县不能把经费投入到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超标学校。与硬件相比,北京市区骨干教师配置是均衡中最难的部分,有的郊区学校几乎没有骨干教师。为此,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县探索建立干部轮换、区域内教师流动授课等方式,促进干部教师均衡配置。
据介绍,去年3月,北京市与教育部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根据备忘录规划,今年年底前,北京市11个区县将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根据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均衡首先是所有学校要达到办学标准;其次,要缩小城乡之间、区域间、学校间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