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全国首聘“布衣”参事 打破年龄身份限制
时间:2012-06-11
作者:
来源:

武汉全国首聘“布衣”参事 打破年龄身份限制

  4月16日,武汉市参事室发布《从普通市民中选聘参事的公告》,公开选聘参事,在年龄、身份、学历、地域等4个方面打破限制,对参事选聘制度进行创新。

  武汉聘“布衣”参事 打捞民间智慧

  选聘过程打破年龄、身份、学历、地域等限制;集合民间智慧;90%以上自荐;在全国属于首创

  4月16日,武汉市参事室发布《从普通市民中选聘参事的公告》,公开选聘参事,在年龄、身份、学历、地域等4个方面打破限制,对参事选聘制度进行创新。

  5月29日,武汉市政府正式聘任三名市民担任参事室参事,聘期三年。

  选聘中,武汉市尝试打破《政府参事工作条例》中的众多限制,包括年龄、职位、选拔方式等,从民间公开选聘参事,在全国属首创。

  作为能直接给市长反映建议的三名“布衣”参事,在民间和政府之间如何建立一条高效的民意输送管道,令人期待。

  6月2日,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走进校门,看到教学楼横挂一条红底白字横幅——“热烈庆祝我校教师胡全志当选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

  教师胡全志从“文侠”变为武汉市政府参事。“文侠”是胡的网名。以前,网络一直是他的主要阵地。

  5月29日,胡全志从武汉市市长唐良志手中接过“参事”聘书,阵地变成了武汉市参事室。

  当天,胡全志等三名市民通过公选成为政府参事,聘期三年。

  另外两名参事是:陈勇,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城管执法局一中队科员;施岚,武汉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主任科员。

  为了更多地吸纳民智,武汉市参事室承担着压力,打破年龄、资历、选拔方式的限制,发起了一场公选民间参事的运动。

  作为此次选聘制度的设计者、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向悦说,“之前,从没人做过这种改革。”

  参事很忙

  每天接到各种电话,内容从拆迁到社区竞选黑幕,甚至包括汽车噪声问题

  5月31日,新任参事胡全志在汉网上发表一个新帖《市民参事网上征集建议专用帖》。他称之为工作帖,网名为“市民参事”。

  随后,有市民反映,武金堤路损坏严重,公交车不得不绕道走,曾有乘客被颠倒受伤。媒体多次报道,但这条路至今没有改变。无奈,有人把问题反映给胡全志。

  胡全志觉得此事重大,“不仅牵涉到出行难的问题,也有损武汉形象。”他曾向参事室提到此事,一名处长非常重视,到各部门打听,了解到该路归水务局负责。

  胡全志和这名处长约定到水务局了解情况后,再反馈给市民。

  胡全志当选参事后,每天会接到各种电话,有求助的、有提建议的,内容从拆迁到社区竞选黑幕,甚至包括汽车噪声问题。

  “有些问题超过了我能做的。”胡全志说,他的工作方法是,关注重大事件以及自己有兴趣、有认识的事情。

  他希望媒体不要误导群众,“参事也有职责和范畴,不是什么都管。”

  7月,他们要参加参事室的培训,学习如何做一名政府参事。目前,新当选的三名参事正在等待参事室的通知。

  “参事室还没安排工作给我们,但我的参事工作已经开始了。”胡全志说。

  改革,自下而上

  讨论的结果最终交由20名评委根据各部门调查走访情况,来打分决定

  参事室设立,可上溯到建国初期,中央政府设的一室一厅,就是参事室和政府办公厅。

  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副巡视员王汉平说,当时,参事地位非常高,“参事不来市长不开会,参事不表态,市长不拍板。”

  至20世纪末,中央改参事终身制为聘任制,以前看重参事政治身份,后来人选定位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最初开始时,参事是由统战部直接安排人,后来发展为参事室和统战部选聘。

  4月16日,武汉市参事室发布了《从普通市民中选聘参事的公告》,选聘对象为“对武汉经济、历史文化有研究且热爱武汉的普通市民”,一些参事和参选人认为,这是“武汉市权力向民间倾斜的举动”。

  武汉市政府参事室主任黄莉说,这个改革是自下而上的。

  去年12月,市长邀请十位市民一起检查政府工作。坐船渡江时,坐在唐良志左右的施平和胡全志,提到让市民当参事的想法。

  之前,曾有单位推荐施平做参事,不过,他不符合正局级或正教授级别的资历要求。他说:“我跟市长提了这事,说政府应该多吸纳民智。”

  坐在一旁的胡全志,立刻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唐市长听了我们的建议,感兴趣,才有了后来的公选‘布衣’参事。”

  选聘之初,武汉参事室之中就分为三种声音。

  第一,由市长直接来决定人选;第二,仍由单位推荐,几个部门研究;第三,则是公推公选的方法。向悦回忆,因为市长多次批示“大胆尝试和探索”。最终,参事室决定采用第三种方式,更具说服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评委赵振宇说:“在6进3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争论。当时开会到晚上10点,讨论的是何种方式选出最后的三人。有人认为保险的做法是,让统战部从中选出三人,但讨论的结果最终还是,交由20名评委根据各部门调查走访情况来打分决定。”

【责任编辑:董雄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