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县政协常委头衔的红顶商人宋佃涛,在镇江追债时被枪杀,在千里之外的鲁中小城桓台引发讨债潮;宋所经营的“明星企业”—桓台县浦发投资有限公司及员工,亦成为涉嫌“非法集资”2.8亿元者。隐藏在镇江枪声和桓台讨债潮背后的,是残缺的金融体制下民间资本盲目逐利的暗流。
本报见习记者 楚风 发自山东淄博
今年2月29日,31岁的山东人宋佃涛被人发现倒毙在自己的起亚越野车内,地点是江苏省镇江市高资镇,当地警方在其头部发现疑致其死亡的枪伤。
南京籍男子高某被警方初步锁定为犯罪嫌疑人,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追缉。知情人称,身为山东桓台县浦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浦发公司”)董事长的宋佃涛,是在赴江苏向欠下巨额资金的高某讨债期间被人下了黑手。吊诡的是,当警方最终找到高某时,他已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3月5日下午,真正的元凶,相继策划2月29日和3月1日镇江、南京连环谋财害命案,并致3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魏某,在南京家中被警方人赃并获。
绑缚着2亿多资金、数百名投资者的宋佃涛的突然死亡,迅即在桓台引发一场轩然大波: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手里捏着借据,对浦发公司形成围堵之势,以期拿回自己的血汗钱;焦头烂额的政府和公安、金融监管等部门,则调动一切力量,疲于应付各路“苦主”以及可能的上访者……这个素来平静的鲁中小城,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维稳危机。
宋佃涛的死亡,不过是为近年来国内此起彼伏的民间借贷乱象平添了一笔血债而已。尽管桓台此次“意外”事件有别于此前各地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或老板跑路,但其背后涌动的,依然是残缺的金融体制下民间资本盲目无序疯狂逐利的暗流。
一个无法规避的残酷现实是,已成惊弓之鸟的民间投融资者脆弱的神经,再难经受住各种随时可能降临的考验和灾难,建立一个良性有序的民间金融机制正迫在眉睫。诚如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就浙江“吴英案”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言:“政府应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而此前风波不断的温州民间资本市场,极有可能被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列入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
这,或将成为未来中国民间金融变革的拐点。
小城讨债潮
3月1日上午,桓台浦发公司的员工们像往常一样准时前来上班,但这一次迎接他们的是紧锁的大门。有人给掌管钥匙的老板娘巩玉玲打电话,手机关机;去其位于桓台少海花园(小区)的家中,同样未能发现踪影。
“不会是卷款跑了吧?”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在当地,浦发公司从事民间借贷业务,一边吸收公众存款,一边对外放债,赚取差额。巩玉玲在公司负责财务工作,所有投资者的资金最终都要汇总到她手中。
一个客户的报信电话加剧了员工们的不安和焦虑:浦发公司老板宋佃涛于前一日在江苏镇江被人枪杀了,其妻巩玉玲在当日下午被桓台警方带走调查。
没人敢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甚至在宋老板“出事”当天,浦发公司的生意还呈现出一派火爆景象:“那天收的款子挺多的,有几百万,”公司业务员张萍回忆说,“一直到下午下班,一切都平安无事。”
员工们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四处打探,为了求证老板宋佃涛的死讯,他们甚至找到了桓台县公安局,却被不留情面地赶了出来—“现在情况不是你们该了解的,都回去吧,有事会找你们。”
此后,网络上传出的江苏警方在现场勘查时发现的那部车牌号为“鲁CGGXXX”的起亚越野车,以及副驾驶座上那略为模糊却依然可以辨认的面容,都证实了死者的身份:宋佃涛,浦发公司董事长。
身系2亿多资金、数百名投资人的宋佃涛的突然遇害,迅即在他的家乡引发一场不小的地震。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浦发公司门口,群情激动,誓要拿回自己的血汗钱;低调的投资者则不断拨打公司业务员的电话,追问:“你说到底怎么办?不要利息了,本钱能不能拿回来?”
有人血压升高,有人茶饭不思,有人整宿失眠……一夜之间,这个鲁中小城的安逸、宁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人们几乎从未见过的百般世相,在一次前途未卜的投资中齐齐呈现。
当地政府低调的处理方式,让惊恐焦虑的投资者颇多微词。一些投资者自发组建了群,在网上七嘴八舌地商量着对策。3月5日,一支上百人的队伍打着向县委书记求救的横幅涌至桓台县委,讨要说法。部分情绪激动的群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员发生了肢体接触,横幅被没收。面对质问,当值官员表示,无法给予任何承诺。最终,警方以“案件还在侦破阶段”为由相劝,众人无奈散去。
3月14日,部分投资者给县委送去了“千里追款为民做主”的锦旗,试图以此接近官方,借机询问案件进展。他们被告知:县里已成立专案组,正在积极配合江苏警方侦办案件;同时,全力追讨浦发公司在外的贷款。
“政府让我们沉住气,等几天,会有处理结果的。”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客户的情绪开始趋于稳定。对于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的投资者来说,等待,是他们目前唯一能做的事。
“客户有问题,我也活不了”
“我现在坐牢不怕,死也不怕,就怕客户出问题。如果客户有问题,我也活不了了。”
在老板宋佃涛遇害后,浦发公司业务员张萍曾不止一次对弟弟张博说过这句话。这让后者很紧张。张博几次出现在讨债的队伍中,与姐姐形影不离。这个在浦发公司没有任何投资的小伙子的频繁露面,甚至让当地警方怀疑他有其他什么动机。
如果把浦发公司这类投资公司比作银行,那么像张萍这样的业务员就是吸储员,专门负责为公司拉拢客户,吸收资金。鲁中小城狭窄的生活圈子,决定了他们的客户资源必然局限于亲朋好友。这,几乎是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出的标会、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企业民间融资的共性。某种程度上,维系客户与业务员之间契约关系的,并非法律,而是亲情、友谊和道德。这也预示着,合作失败不仅意味着欺骗,还可能导致前述人情关系的彻底破裂、沦丧,“连亲戚朋友都没法做”。
张萍特别害怕成为那样的人,那会让她背负沉重的罪恶感,“觉得对不起所有信任自己的人”。事发后,她甚至比那些投资上千万而深陷泥淖的客户更加焦虑,更愿意“出头”促进事情的尽快解决,尽管她经手吸纳送入浦发公司的资金不过386万元,是公司所有业务员中数目最少的。“最多的一个(业务员)三千多万,都是亲戚朋友凑起来,以业务员的名义存的。”
张萍存入的386万元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微乎其微:不足8万;剩下的便是一众好友和七大姑八大姨:做生意的朋友,开幼儿园的大姑……
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合资”的好处体现在利息分成上。因为,按照浦发公司规定,每笔存款最少要10万元。合资,显然让很多原本不具备投资条件的小客户拥有了从庞大蛋糕上分一块的资格,而这正是他们所乐见其成的。
可以说,浦发公司的客户是由庞大的散户队伍构成的,公司十余名业务员,每个人身上都捆绑着数目不等的投资者和资金,这从事发后当地政府针对投资者的统计就可看出来:短短十余日,设立在县城金太阳宾馆的专案组,已经接待了700多名“苦主”,涉案金额约2.8亿元,而这还不包括那些隐秘的投资者—一些身份特殊不愿出面登记的人。
甚至是客户与浦发公司,确切地说是与宋佃涛之间的合作,也同样是以一种貌似亲密实则虚幻的“交情”为名义来进行的。除借款日期和金额,浦发公司开具给客户的借据内容出奇的一致—一张A4纸大小的红色印刷品。在这张单据上,借款方和出借方无一例外地都是“亲友关系”。但事实上,很多客户根本不认识宋佃涛。
浦发公司的业务员们未曾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关系网和资金链,会在一次突发事件中面临瞬间崩裂的危险。宋佃涛遇害次日,桓台当地警方立即派人赶赴浦发公司,将所有账目封存带走调查。知情人透露,当公司账户被冻结时,账上资金不足3000万元,其余的钱已经全部放贷出去。
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桓台县委宣传部报道组一张姓负责人转述了专案组的答复:当地警方仍在全力配合江苏方面侦办宋佃涛遇害案,同时,浦发公司的贷款也在陆续追讨中;至于返款数额,目前不便透露。
“明星企业”非法集资
3月14日下午1时40分左右,张博接到桓台县公安局刑警队的电话,等到了一个令自己极度惊诧亦无法接受的结果:姐姐张萍被刑事拘留了。他被通知,第二天上午去刑警队办理相关手续。
“为什么刑事拘留?”
“非法集资!”
“怎么会是非法集资呢?”
“对,就是非法集资!”
“要拘留多长时间?”
“不一定,先拘留,再审,再判!”
撂下电话,他“脑袋‘嗡’的一下就炸了”。张家老母亲因此哭了一夜。
与张萍一同被送进看守所的,还有她的3名同事。家属拿到的拘留通知书上,赫然写着“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张博困惑于姐姐怎么会被戴上了一顶“非法集资”的帽子,在他和一众受访者眼中,浦发公司一直是以合法甚至是明星企业的光辉形象在桓台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人们依旧记得2010年浦发公司经过一年试运营后正式开业时盛大、隆重的场面:“县里很多领导都去给它捧场剪彩了。”而当日宣传浦发公司的一条新闻,至今仍挂在当地政府的官网上—
浦发公司“已发展成一家集资本管理、休闲理财、贷款、中介、担保为一体的多元化、规模化的投资企业……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己任,整合社会资源,关注企业融资需求,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难的问题,扶持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公司旗下的‘桓台民间借贷网’致力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持续超越客户预期价值。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路线增辟新路,共同促进桓台经济和谐发展”。
两年来,浦发公司恰是循着上述思路与定位,快速发展成为今日桓台民间资本市场的行业翘楚,并因此获颁“淄博市十佳投资先锋”称号。公司董事长、成功人士宋佃涛也获得了相应的政治回报—桓台县第十三届政协常务委员。在这座小城,他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名人。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是奔着宋佃涛的名头来的:他出身贫寒,却能在成功后依然保持低调谦逊;他的公司专业、正规,经营证照齐全;他的公司投资回报丰厚—月息2%-3%,按月结算,“比银行还好”;且信用极佳,此前从未发生过拖欠钱款现象;最重要的是,这是政协委员开的公司,投它还能有错?
闪耀在宋佃涛和浦发公司头上的熠熠光环,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投资者,浦发公司的客户队伍在口口相传中不断壮大。今年2月10日和20日,服务业从业者王姐将自己数年来的35万元积蓄相继投入浦发公司;她的朋友李姐,则在2月16日自信满满地写下了一张10万元的存款单。
这是这两个中年女性平生第一次在银行以外的地方存钱,只为了传言中那诱人的利息。但甚至没能等到结算月息,现实就给她们迎头浇了一盆冷水。这次给了她们无限期待的投资,未来将充满变数。3月1日下午,迎着早春的料峭寒风,站在浦发公司门口黑压压的讨债人群中,两个女人四顾茫然,暗自祈祷,“千万别出事”。
“谁能想到呢?”王姐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