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达芬奇丑闻折射国人崇洋媚外心态(图)
时间:2011-09-09
作者:
来源:

媒体称达芬奇丑闻折射国人崇洋媚外心态(图)

在网上疯传的PS图片:蒙娜丽莎的哭泣。

媒体称达芬奇丑闻折射国人崇洋媚外心态(图)

7月13日,因未取得消防安全许可证,达芬奇家居杭州店被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责令停业。7月14日起,该店关门停业并贴上了消防部门的封条。图/新华社

“你跟她讲欺诈,她跟你聊创业了;你跟她讲赔偿,她跟你讲慈善了;你跟她急眼,她还跟你飙泪了;达芬奇最新力作——《蒙娜丽莎的哭泣》……达芬奇大床,今天,你睡了没有?”

昨天,一张配有上述文字的图片在网上疯传,图片中,达芬奇传世名画——《蒙娜丽莎》中女主角的面部,被替换成了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而潘的表情,正是13日发布会上被消费者“踢馆”后哭诉“创业艰难”的神态。

本月10日,奢华家居品牌达芬奇进口家具造假流程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后,迅速成为媒体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达芬奇遂于13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却以消费者“踢馆”、总经理当庭飙泪匆匆收场,留下网友无尽的“口诛笔伐”。综合新华社报道

商业诚信在哪里

“达芬奇事件”中体现出来的诚信缺失招致网民的严重批评。

署名“鹏城一梦”的北京网民说,“所谓天价原产意大利达芬奇家具竟是东莞小厂生产,先出洋溜达一圈再进口来蒙骗消费者!社会的商业诚信到底在哪里?”

对于达芬奇家具被指“洋品牌”身份造假一事,12日,京沪渝等地工商局均已经就达芬奇家居公司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进行调查。其中,上海市工商局初步判定达芬奇部分卡布丽缇家具材质并非实木,已立案调查。重庆工商部门还查扣了价值500万元的家具产品。

署名“lao118dong”的微博说,“‘达芬奇的密码’终于要破解了,是真是假,在工商局和质监局的调查下,不日将真相大白。”

有业内人士称,如果情况属实,达芬奇家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低端冒充高端、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等行为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法规向经营者提出双倍赔偿。

“假洋货”何以横行

“达芬奇事件”再次扒开了崇洋媚外的虚荣,市场有需要,制造商自然有办法,这引发了网民对于一些崇洋媚外的消费理念的批判,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制造”自身的不足。这一事件的背后,是国有品牌整体实力的不足,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也正是这种消费心理给了“假洋货”很大的市场空间。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认为,“坑爹的达芬奇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中国本土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国外品牌还是有差距,至少在中国消费者眼里是有差距的。而国人盲目的崇洋媚外和近乎畸形的消费心理,无疑成就了‘假洋鬼子’”。

署名“摇摆的风铃子”的微博说,一些消费者如此崇洋媚外的原因在于,一是国内市场缺少监督,对于中国制造已经丧失信心;二是重于面子,对于奢侈品的变态崇拜。署名“Vincent0991”的微博表达了相同看法,“达芬奇的问题说明我们对于大多国货的不放心。”

市场监管“后知后觉”

有网民认为,这一次是家具行业出现了“达芬奇事件”,难道其它行业就没有这种欺骗消费者的恶劣行为?署名“纤纤柳絮”的微博说,“其实像达芬奇这种操作模式的公司到处都是,只是工商局没有去查,或者媒体没有曝光而已。”

达芬奇事件的出现,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负有责任。因为,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辨别能力还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来把关。

“达芬奇事件是一个以次充好的简单事件,却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现状———无耻的造假商家,后知后觉的监管部门,不会太严厉的处罚,崇洋媚外的无知的暴发户消费者。”署名“南京一木”的微博说。

署名“李志起”的博客文章还说:“有关监管部门更是难辞其咎。当下,对已经发现的达芬奇家具等‘假洋鬼子’进行严厉的处罚,不仅要鼓励消费者去索赔,还要开出巨额经济罚单,更要把骗子纳入刑罚,这样才能提高违法成本以‘杀一儆百’。”

“光口头讲商家的诚信没有用。要用雷霆万钧之力的制度弄得不法商家人仰马翻的时候到了,不要总是隔靴搔痒。”署名“霭樵”的上海网民说。

[各地门店情况]

上海店用猫腻应付退货

进门之前嚷嚷着“我要退货”的顾客,在店内密谈一个小时后走出店门时,已不再要求退货。昨天下午,记者在位于延安西路的达芬奇门店外观察了2个多小时,总共有约10批客人进出门店,其中有不少明确表示来退货,但最后成功退货的却寥寥无几。资深律师认为,达芬奇的销售协议其实暗藏“猫腻”,只标产品“代码”,而无中文产品名称、产地、材质等必要的说明,实际上为消费者维权设置了障碍。

深圳店改称“全球采购”

昨天,《深圳商报》记者来到达芬奇位于深圳的门店,这里的销售人员不再如同央视报道时坚称产品全部是进口货,承认有小部分产品是国产,但属于“全球采购”。

“媒体报道说你们这里销售的许多欧美产品都是国内生产的?”销售人员没有正面回答,但却表示,“欧美的产品也便宜,才几千元,我们向客户卖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是全球采购,现在央视就误导啊,说我们大部分都是国产,其实我们就一小部分是。”记者也注意到,一些欧美品牌家具的标签上确实印有“全球采购”字样,但至于在哪里采购则无从知晓。

广州店杭州店被查封

达芬奇家居广州店内大部分产品被查封。昨日下午市民报料后,记者在达芬奇家居广州店内看到,店内大部分家具已被市工商局天河分局贴上了封条,禁止继续销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问题比较集中的卡布丽缇品牌家具之外,位于该店二楼卖场内的范思哲、KENZO等国际一线品牌家具也大都被查封。

此外,因未取得消防安全许可证,达芬奇家居杭州店被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责令停业。昨天起,该店关门停业并贴上了消防部门的封条。

[初步调查结果]

达芬奇家居

从国内厂家“进口”家具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4日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对达芬奇家居公司进口业务的初步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这家公司不仅从多个国家进口家具,还通过保税区从国内厂家“进口”家具。

据调查,今年上半年,达芬奇家居公司经上海口岸进口各类木制品、木家具110多批,共计1500多万美元。这些木制品、木家具除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捷克等欧美国家外,也有越南、菲律宾、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产品,甚至还有一些“进口货”来自国内厂家。

统计显示,达芬奇家居公司今年上半年通过上海口岸共“进口”11批国产家具,其中10批的生产厂家分别为浙江海宁某公司和宁波某公司。这两家公司将家具“出口”至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后,再复“进口”至达芬奇家居在上海的仓库。

[观察]

假洋货并不仅是家具行业的潜规则

事实上,“贴牌”生产不仅是家具行业的“潜规则”,在地板、厨具、瓷砖等建材行业也并非鲜见。

原产地是界定进口家具的唯一标准,这些高端品牌的家具标牌上却并没有明确标注所使用的材质,只是模糊地在产地上标注着国外,没有标明是生产地还是原材料产地。同时记者也发现,凡是打着进口旗号的家具要比国产家具贵一倍以上,这也是许多家具厂商拒绝自降身价、承认国产的主要原因。

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家具进口12亿美元左右,去年出口达329.8亿美元,其中中国生产的家具中50%以上的原材料都依赖进口,包括新西兰、加拿大、美国、东南亚等。

那么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的家具是否就算是进口家具了呢?上海市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关荣说:“有些品牌是国外的品牌,但是授权我们国内生产,那不能说是进口家具;有些品牌注册于境外,但是在国内生产,也不能称为进口家具。如果一些企业通过假出口再进口,就是变相的欺骗。原材料产地是鉴定进口和国内生产很重要的条件。不过,由于表面看不出来,一般人还是根据海关关税来判断。”

业内人士表示,家居行业造“洋”的手法,一般是与国外品牌合作,每年给外资品牌一定的费用。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产品是不是真的原产进口有待考证;二是标上“进口”后价格飙涨,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但价格昂贵缺乏依据和标准。

案例:欧典地板的虚假“德国总部”丑闻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欧典企业提供的宣传单上写着“德国欧典企业创建于1903年”,在欧洲拥有1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但据调查,欧典德国总部根本不存在,德国当地政府部门也没有欧典的登记资料。欧典宣传的两位德国企业的总经理,只是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欧典还声称在北京建立了合资地板加工基地,地址在通州工业区,但记者并没有找到这个基地。

达芬奇事件折射出的崇洋媚外心态

13日,潘庄秀华在有关说明会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诉,以为能博取同情,却没想到现场有人不买她的账。一墨镜男站出来一声断喝,管你是不是意大利的货,质量太差哥儿们就是要退这等劣等货!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忽然让我们听见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记耳光是打给“达芬奇”假洋家具生产厂商的:无论你是“挟洋自重”死撑到底,还是玩危机公关企图蒙骗过关,无论你卖的是真洋货还是假洋货,产品质量如此之差、售价如此之高,不是骗子行径是什么?退货!

这记耳光是打给那些只买贵洋货的中国人的:你买来买去买什么?或许是真的假货,或许是假的真货。你炫富炫财炫什么?或许是空虚或许是无知。即便你买了人家真的货品,也买不来别人对你的尊重,或许只给你评价一句:人傻钱多。思过!

这记耳光,清醒地让我们看到了“达芬奇”假洋家具折射出的诸多真实:虽然我们在GDP上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我们国民还远没有形成自尊、自豪的世界大国的民族强大精神支柱,还远没有树立起诚信、守法的文明素养,包括消费媚洋心态在内的100多年贫弱积淀下来的崇洋媚外的心态也并没有远去……

希望今天的中国人都是聪明人,尤其是在一记响亮的耳光之后。

【责任编辑:newsma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