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7月14日电 (申冉)今天下午,自由职业者陈烨一个南京最普通的年轻人,平生以来第一次走进了市政府大院,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大院子,作为南京市“绿评员”之一,他今天被摇号选中,邀请来到这里参加一次特殊的政府办公会。在这里他和其他7名绿评员、3名专家以及数十家媒体记者一起,旁听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召集的7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会议,和市长、官员一起讨论南京市地铁“市政府站”行道树的移植议案。
今年3月,南京地铁3号线沿线站台建设需移植砍伐行道树1700余棵,引来该市市民的关注和焦虑,南京市政府收到市民反映后,为“行道树去留问题”特意建立了一项新制度,由市民、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共同组团评估城建项目对城市绿化的影响,不通过该项“绿色评估”城建项目无法正式开工,成为中国城市鲜有的城建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公开评估制度,在不久前该市刚刚就其地铁3号线多个站点的建设做了这项评估。
今天召开的政府办公会则是为该市地铁“市政府站”的建设选址做的“绿评”预会,在会上涉及地铁建设的政府7部门:地铁建设指挥部、城市住建委、城管局、园林绿化局、规划局、公安交管局、文广新局不仅需向负责城市建设的该市副市长陆冰汇报地铁建设及行道树移植的各种考量和最终方案,同时也需向现场专家学者、市民和媒体做详尽的解释和当场回应。
“大树移植是否可以在适当的季节,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地铁站的设计方案是否能够再为大树多留一些空间?”、“大树移植后是否可以就近栽植?”、“这些大树移植后会去哪里,我们是否能够找得到?”、“地铁站建在南京六朝宫城遗址地下埋藏区附近,地下文物如何保护?”……参加这次公开政府办公会的“绿评员”们一点都没有怯场,一个个“麻辣”问题直接抛给了在场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让不少负责官员“汗都下来了”。
“作为市民,地铁给大家出行带来的好处我也有深切体会,地铁必须建,但是为了地铁建设而移植走的大树,是否可以让市民来认领,让大家都来保护南京的大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三学生徐丹宁在会上第一个发言就提出了新鲜的建议,被不少在场官员认真记录下来。
“南京是六朝古都,地下都埋有不少文物古迹,而地铁动工的路线,经过的是南京重要的六朝宫城遗址地下埋藏区范围,如何保证文物的安全?”陈烨的“尖锐”问题包含着该市市民对古城文物保护的关切之心。南京市文广新局负责文物保护的吴秀亮局长现场立刻回应:该局将按照该市所出台的《地下文物保护管理规定》,在方案确定后,施工前,对该片区进行考古勘探工作,一定会做到对文物的最大保护力度。
在质疑的同时,大部分绿评员也在会后表示,南京市就地铁行道树移植一案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可以直接参加政府办公会,直接和市长、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已经是有了很大的进步。”绿评员邹晓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出席会议的该市副市长陆冰在最后向所有参会的绿评员和专家学者表示了谢意,“这是首次公开举行的政府专题办公会,非常感谢大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完善地铁的建设、绿化保护工作、乃至城区建设,如何更广泛的集思广益、公开信息披露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把政府决策的信息如实、完整、毫无保留的向社会公布,让大家多角度来探讨完善,让大家共同来做好城市建设、做好绿化、做好地铁建设,这个是南京市政府的大方向,我们将会继续这样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