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城一河两岸 (记者 李文军摄)
随城三维模型图 (记者 李文军摄)
半边山水半边城,半城山色半城湖。
独特的山水形胜塑造了随州独特的古城风貌。清澈的河湖水面,繁华的古都新市,葱绿的青山环抱,丰富的空间层次,承载着城市文明,传递着城市神韵。从琵琶古城,到品质随州,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随州人通过辛勤努力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实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品质城市需要品质规划。市委、市政府发出打造品质随州动员令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从专业、实践和管理角度积极探索,更新规划理念、提升编制水平、提高管理质效和队伍素质,把对品质的追求贯穿于工作各环节,努力让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用品质随州建设点亮市民美好生活。
理念更新,提升规划质效
“一河两岸”天际线特色不鲜明、效果不佳;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挖掘不够;琵琶古城保护、高铁城际空间站、青铜古镇等要围绕打造城市亮点版块进一步优化设计……规划系统干部职工就品质随州建设开展大讨论,刀刃向内,向自我“开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刘光海介绍,建设品质随州,要树立“以精致胜,赢在品质”的规划理念。发展思路上,坚持城市建设“不求其大、但求其精,不求其洋、但求其美”,老城新区协同,“里”“面”兼修,推动城市发展向追求内涵提升和品质优先转变,实现以特取胜;在衡量标准上,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让城市成为关心人、陶冶人的幸福家园;在工作目标上,坚持一张规划蓝图绘到底,以生态为“底色”,规划建设“生态绿城”;以文化为“底蕴”,规划建设“文旅名城”;以产业为“底盘”,规划建设“产业新城”。
“我们将建立以《
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为统领、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统筹各级各类规划,以品质随州建设为指引,围绕构筑‘一主两翼,三轴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东进、西优、南拓、北联’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不断优化城市格局,坚持把品位和质量要求贯穿于规划工作始终,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规划,引领城市高品位建设、高质量发展。”刘光海说。
高处着眼,打造城市名片
穿城而过的白云湖赋予随州城灵动与秀美,沿线集结了随州博物馆、涢水湿地公园、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政务新区、“一河两岸”景观带等一批优质资源。然而,仔细观察,沿湖两岸绝大多数为居住小区,建筑风格单一、色彩单调,城市特色和魅力彰显不够。
“细化两岸各区段功能发展导向,实现错位互补,置入多元功能,提升滨水区活力,提供类型丰富、功能复合、宜人便捷、舒适活力的开放空间,建设‘一河两岸’高品质城市主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张忠伟介绍,品质随州建设中,该局深入开展空间规划研究,推进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启动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以“三边”(山边、水边、路边)等城市“金边银角”为重点,抓好城市特色、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建筑风格的研究,努力将一河两岸城市主轴打造成令人眼睛一亮的“城市会客厅”。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重点抓好“一河两岸”、
编钟大道两侧城市天际线研究,擦亮生态底色,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提高滨水生态品质等,吸引人、财、物向一河两岸聚集。该局已成立建筑方案技术审查专家小组,对大型建筑从高度、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进行把关,避免“一条线、一个样、一般高、一堵墙”问题,打造“百年精品、千年遗产、万年绿水青山”。
城南规划的编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已迎接了多批投资商考察。着眼品质打造和长远发展,我市没有仓促上马项目,而是坚持为发展“留白”,时机不成熟,理念不匹配,坚决不启动。据此,在高铁、老火车站、齿轮、编钟青铜古镇等片区开发建设中,我市引入绿地、欧亚达、绿城、卓尔集团等实力投资商进行合作,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分明的城市亮点版块呼之欲出。
深处着力,构建文化高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随州城市的一块金字招牌。《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提出,整体保护随州古城传统空间格局和自然山水特色,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文化空间载体,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形成城市特色,以“编钟文化、炎帝文化”为重点,保护、传承与弘扬历史文化。 激活“文化因子”,建设“文旅名城”。近几年,我市坚持推进建设了擂鼓墩遗址公园、修复琵琶古城护城河水系,在正确处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掘方面,更加突出整体保护原则,不仅关注文物古迹本身的保护,更关注作为其背景与环境要素的自然环境的保护;不仅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体系的保护。
作为曾随文化的发源地,随州有曾侯乙墓、西周叶家山墓地、东周安居古城址、文峰塔墓地、义地岗墓群等丰富的考古遗址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积极利用打造擂鼓墩古墓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契机,以“文化+”为主题,全力打造从叶家山到安居的曾随文化走廊,成为文化引领品质城市建设的综合发展带。规划修复琵琶古城,推动编制草店子老街、淅河老街和安居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控详规和修详规》,在推动城市发展中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让宝贵的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努力把随州建成独树一帜的文化高地。
细处着手,点亮美好生活
品质随州建设,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谋划和布局,也有微观结构的局部优化与调整。
开年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在全市范围选取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作为试点,从规范停车、完善配套公建和绿化亮化等方面,提升小区品质,改善居住环境,让市民享受有品质的生活。年前,规划部门坚持民生情怀,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在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开展加装电梯试点,有效破解群众“爬梯之痛”。
通过“微改造、小动作”,实现人居环境“大变样”、幸福指数“大提升”。围绕“生态绿城”建设,今年,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组织编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选择有代表性的老旧小区、街道和开发小区加强研究,从建筑风格、店招、绿化、市政配套等方面进行精细规划、精准规划,推进全方位提档升级,形成示范效应,提升市民居住生活品质。
“我们还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规范和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管理;与城管执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强力推进拆违打违工作;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抓好乡镇规划督察,为打造品质随州提供健康、有序的建设环境。”刘光海表示。
随城一河两岸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李文军摄)
随城三维模型图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李文军摄)
半边山水半边城,半城山色半城湖。
独特的山水形胜塑造了随州独特的古城风貌。清澈的河湖水面,繁华的古都新市,葱绿的青山环抱,丰富的空间层次,承载着城市文明,传递着城市神韵。从琵琶古城,到品质随州,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随州人通过辛勤努力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实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品质城市需要品质规划。市委、市政府发出打造品质随州动员令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从专业、实践和管理角度积极探索,更新规划理念、提升编制水平、提高管理质效和队伍素质,把对品质的追求贯穿于工作各环节,努力让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用品质随州建设点亮市民美好生活。
理念更新,提升规划质效
“一河两岸”天际线特色不鲜明、效果不佳;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挖掘不够;琵琶古城保护、高铁城际空间站、青铜古镇等要围绕打造城市亮点版块进一步优化设计……规划系统干部职工就品质随州建设开展大讨论,刀刃向内,向自我“开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刘光海介绍,建设品质随州,要树立“以精致胜,赢在品质”的规划理念。发展思路上,坚持城市建设“不求其大、但求其精,不求其洋、但求其美”,老城新区协同,“里”“面”兼修,推动城市发展向追求内涵提升和品质优先转变,实现以特取胜;在衡量标准上,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让城市成为关心人、陶冶人的幸福家园;在工作目标上,坚持一张规划蓝图绘到底,以生态为“底色”,规划建设“生态绿城”;以文化为“底蕴”,规划建设“文旅名城”;以产业为“底盘”,规划建设“产业新城”。
“我们将建立以《
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为统领、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统筹各级各类规划,以品质随州建设为指引,围绕构筑‘一主两翼,三轴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东进、西优、南拓、北联’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不断优化城市格局,坚持把品位和质量要求贯穿于规划工作始终,通过高质量、高品位的规划,引领城市高品位建设、高质量发展。”刘光海说。
高处着眼,打造城市名片
穿城而过的白云湖赋予随州城灵动与秀美,沿线集结了随州博物馆、涢水湿地公园、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政务新区、“一河两岸”景观带等一批优质资源。然而,仔细观察,沿湖两岸绝大多数为居住小区,建筑风格单一、色彩单调,城市特色和魅力彰显不够。
“细化两岸各区段功能发展导向,实现错位互补,置入多元功能,提升滨水区活力,提供类型丰富、功能复合、宜人便捷、舒适活力的开放空间,建设‘一河两岸’高品质城市主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张忠伟介绍,品质随州建设中,该局深入开展空间规划研究,推进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启动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以“三边”(山边、水边、路边)等城市“金边银角”为重点,抓好城市特色、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建筑风格的研究,努力将一河两岸城市主轴打造成令人眼睛一亮的“城市会客厅”。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重点抓好“一河两岸”、
编钟大道两侧城市天际线研究,擦亮生态底色,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提高滨水生态品质等,吸引人、财、物向一河两岸聚集。该局已成立建筑方案技术审查专家小组,对大型建筑从高度、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进行把关,避免“一条线、一个样、一般高、一堵墙”问题,打造“百年精品、千年遗产、万年绿水青山”。
城南规划的编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已迎接了多批投资商考察。着眼品质打造和长远发展,我市没有仓促上马项目,而是坚持为发展“留白”,时机不成熟,理念不匹配,坚决不启动。据此,在高铁、老火车站、齿轮、编钟青铜古镇等片区开发建设中,我市引入绿地、欧亚达、绿城、卓尔集团等实力投资商进行合作,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分明的城市亮点版块呼之欲出。
深处着力,构建文化高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
随州城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提出,整体保护随州古城传统空间格局和自然山水特色,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文化空间载体,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形成城市特色,以“编钟文化、炎帝文化”为重点,保护、传承与弘扬历史文化。 激活“文化因子”,建设“文旅名城”。近几年,我市坚持推进建设了擂鼓墩遗址公园、修复琵琶古城护城河水系,在正确处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掘方面,更加突出整体保护原则,不仅关注文物古迹本身的保护,更关注作为其背景与环境要素的自然环境的保护;不仅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体系的保护。
作为曾随文化的发源地,随州有曾侯乙墓、西周叶家山墓地、东周安居古城址、文峰塔墓地、义地岗墓群等丰富的考古遗址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积极利用打造擂鼓墩古墓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契机,以“文化+”为主题,全力打造从叶家山到安居的曾随文化走廊,成为文化引领品质城市建设的综合发展带。规划修复琵琶古城,推动编制草店子老街、淅河老街和安居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控详规和修详规》,在推动城市发展中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让宝贵的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努力把随州建成独树一帜的文化高地。
细处着手,点亮美好生活
品质随州建设,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谋划和布局,也有微观结构的局部优化与调整。
开年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在全市范围选取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作为试点,从规范停车、完善配套公建和绿化亮化等方面,提升小区品质,改善居住环境,让市民享受有品质的生活。年前,规划部门坚持民生情怀,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在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开展加装电梯试点,有效破解群众“爬梯之痛”。
通过“微改造、小动作”,实现人居环境“大变样”、幸福指数“大提升”。围绕“生态绿城”建设,今年,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组织编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选择有代表性的老旧小区、街道和开发小区加强研究,从建筑风格、店招、绿化、市政配套等方面进行精细规划、精准规划,推进全方位提档升级,形成示范效应,提升市民居住生活品质。
“我们还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规范和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管理;与城管执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强力推进拆违打违工作;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抓好乡镇规划督察,为打造品质随州提供健康、有序的建设环境。”刘光海表示。